1994年《肖申克的救赎》诞生了,别告诉我你没看过,我也不相信有人看了会不喜欢它。
你也许不会相信,这部长期霸占电影各种排行榜前十的作品,是一个菜鸟搞出来的,在拍摄《肖申克的救赎》之前,其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只是好莱坞一个不怎么出名的编剧,然后他在35岁这年不知道吃了什么神药,拍出了这部传世的经典。
这部电影表面上看起来是监狱片,但是却又带有惊悚悬疑色彩,如果你看了很多次之后,你会发现它其实也是一部成长电影。
主角安迪出场就是三十几岁的成熟老爷们,摆在他面前的不是青年时期的成长烦恼,而是一个关于自我重生的主题。主角安迪前半生在别人眼里就是人生赢家,事业完美,受人敬仰,但是在法官落下判锤的那一刻,他就瞬间成为阶下囚,一点过度就没有,来到监狱的安迪就像一个新生儿一样。
以前安迪接触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导演自始至终都没表现安迪的主观视角。他的大部分形象都是从瑞德的口中描述出来的。
安迪刚刚进入监狱的时候,处处谨小慎微,唯恐行差踏错,在入狱的第一晚,一个胖子因为哭了几句,就被海利三下五除二的干掉了,胖子死后没任何人收到惩罚,平静的好像胖子从未出生过,导演只用了一场戏就表现了肖申克监狱的冰冷残酷。
肖申克监狱就是社会的缩影,虽然小但是生态系统五脏俱全,烟是硬通货,有成熟的商业物流系统,监狱里大部分人是吃瓜群众,他们大部分围绕在几个意见领袖的周围形成势力划分。
里面还有三姐妹一直寄予安迪的菊花。在一次劳动中,安迪冒着被丢下楼的危险抓住了第一次机会,他偶然听到海利的抱怨,政府要吸干他刚得到的遗产,于是上前建言,他成功抓住了所谓上层人士的痛点,帮海利拿到了全部遗产。
而他要的回报只是狱友们一人三瓶啤酒,狱友们享受啤酒的时候是影片中很美的镜头。他拒绝了狱友的好意,独自享受这短暂的自由时刻。阳光洒在肩头,活像一个自由人。
即使在监狱中,大家还是要和金钱和数字打交道,所以安迪的一生本事就得到了发挥的地方,一路往上爬,获得越来越多的特权,他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极其有用的工具。
正如瑞德所说,有鲜艳翅膀的鸟是关不住的,即便是在监狱安迪照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最后安迪逃出了监狱,咸鱼翻身,完成自我重生,因为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很重要。首先是他是学金融的,深知时间的重要性,一件事情虽然看起来获利不多,但只要坚持成年累月的去做,最后就会获得非常大的回报,类似于金融中的复利现象。
比如写信要钱,开始大家都嘲笑他,但是他坚持了几年过后,真的把钱要来了。还有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胆量和工具,是耐心,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是最难得,这不算是什么奇迹,而是主角安迪明白时间的威力,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精神层面——希望,当瑞德提醒他在监狱抱有希望是很危险的,安迪回答说希望是最美好的东西,他不要像蛆虫一样苟延残喘,他要为生活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希望也是影片最外显的主题,正是因为安迪二十年都保留这希望,他才能成功,但是相对于这个主旨,老布鲁斯那条线更加深刻。在监狱呆了几十年的老布鲁斯,出监狱过后适应不了外面世界的生活,反而自杀了。
这真是绝妙的反讽。也是对体制化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