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蓝色关注,我在这里等你来
多寿则辱出自《庄子 外篇》,意为寿命多了易受屈辱。病痛之辱、无用之辱、不敬之辱。中国提倡忠孝仁义、,但不孝现象屡见不鲜。
百善孝为先。人们懂得为人子女应当孝顺父母的道理。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尘世中的男女为生活家庭奔波打拚,忘了回家陪伴父母、关爱父母的情绪状态是常事。许多人认为孝顺父母就是为父母提供好的物质环境,便是尽了为人子女之责。更有甚者,向母亲提出付出高于母亲现在工作薪资两倍的报酬让母亲放弃工作为自己带孩子,被母亲拒绝后耿耿于怀。
年轻力壮时的父母对子女有用。对子女可以提供物质、体力、情绪上的帮助。当父母垂垂老亦,成为子女的负累时,有多少子女可以做到如当初父母关爱孩子时那样关爱他们?有的有力无心。有的有心无力。有心有力者少矣。
老年人有种种关爱自己的方式。昨日,经过公园。小河边的亭子里传来有配乐的歌声。循声走去,拉唱的是一对老人。架着琴架放着曲谱。大爷拉琴,大妈唱歌。我的进入让他们有些惶恐。停了歌声。待我走开后,大爷亲切地对大妈说:多唱唱就好了。大妈低头浅笑翻看着琴谱答应着。看情形他们不是夫妻,像一对在约会的恋人。阳光很好,照着周围的花草生机勃勃,也照在两张暮年却生动的脸上。
这样的美好有些打动我。好的恋情不分年纪。老年人越来越会关爱自己。老年人越来越注重饮食起居健康养生情绪心态。安享晚年。生活自理,思想独立,心态健康是老年时段里的黄金时光。
可是庄子说多寿则辱,所言不虚。
老年时段里的黄金时光延续到生命最后一刻寿终正寝的老人极少。多数老人会经历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甚至老年痴呆的过程。老人不能向子女和后辈提供经济、思想精神、体力上的帮助,成了子女的负累。这是客观规律。人们喜欢带孩子,因为孩子象征明天、希望。却不喜欢看护老人,因为老人象征腐朽、消亡。有人想找保姆看护家中不能自理的老人,找不到。保姆的回绝电话说得便是:虽然同是换屎换尿,我宁愿去带孩子的家庭,不想来给老人换屎换尿。
许多子女无暇同时顾及工作和照顾老人,最终将老人送进养老院。这是一个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但养老院里喝斥老人、谩骂老人的行径比皆是。因家中有老人住过养老院的关系,那段日子每日去养老院探望。被人夸赞孝顺,听闻此言,心里有愧。实在是无能力兼顾工作和照看老人的无奈之举。
亲眼见到养护员把老人骂得嚎啕大哭。起因自然是老人啰嗦,想必是在家中啰嗦惯了子女。这种风气带到养老院来便受足委屈。并非人人都如子女般理解忍让父母,自是忍不得脾气。老人啰嗦也无非是提些要求。要求不高但琐碎频繁,养护员便没了耐性。
此情此景不敢想象自家的老人在不来探护时会受到养护员的何种对待。只发现老人越来越乖,话越来越少。越来越谨小慎微,在其中受了何种委屈不知,但必是受了极大委屈和侮辱,想来心酸。若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接回家中看护又无能为力,只有忍气呑声。
昨日和朋友吃饭。座上有许多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极象参加了他们的同事聚餐。话题间也多离不开工作上的琐事。本是一场闲散聚会,却因说起养老院的那些老人再次想到庄子所说的多寿则辱。
如医护人员谈论病人不带感情,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说起看护的老人亦无感情色彩。听着那些老人90多高龄颤微微自己去食堂打饭,一手拄拐一手拿着从食堂打回的稀饭,一路走手一路抖,稀饭不断撒出的情景就替老人心疼。养老院的服务是明码标价,什么样的价位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无可厚非,可心里还是感到酸痛。
人老了,病痛之辱、无用之辱、不敬之辱比比皆是。所有人都会老,有福气的老人寿终正寝得享天年。而更多老人在生命最后阶段没有体面的生活让未来将老之人想到便不寒而栗。不要只在重阳节想到尊敬老人。在生命最后阶段里没有体面和尊严的生活一定很痛苦。关爱老人,人人有责。老人在生命阶段最后的体面,需要大家给。
记得点击关注订阅,我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