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开始于什么时候,我不得而知,也无暇去做深入的探究,不论从哪个方面看时间似乎都不大重要,说到底,它与本文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并没多大关联。倘若将春秋战国时代“买椟还珠”的故事作为包装的滥觞,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知道那一次楚国商人用一只漂亮的盒子成功地做了一次推销,他出人意料地达到了目的。至于郑国人,也并非愚蠢透顶,他极其专注的艺术家禀赋绝对称得上是一流。
那么,什么是包装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不屑一顾。毫无疑问,他们是正确的。想想看,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谁没见过包装?吃的食品,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看的书刊等等,哪一样没有包装?每天只要我们一睁开眼睛,似乎到处都是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纸盒和塑料袋,可以说,包装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不准备引述它的定义,这种咬文嚼字式的卖弄毫无意义,而且还很有可能会招致一些人的厌恶。我不会冒这个险,那完全没有必要。不过,我要说现在我们提到的包装绝不仅仅是指商店里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纸盒和塑料袋,它或许是一种行为,或许只是一次简单的谈话。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你看到的并非是事物本来的面目。
拿郑国人来说,他只看到了漂亮的盒子而没有看到盒子里面的珠宝,这不是因为他目光短浅,完全是那只盒子太精美了。不管是谁,他第一眼看到的一定是那只盒子而不是珠宝,而第一印象总是或多或少的会影响人最初的看法,而这也正是楚国商人的意图。当然,不能据此就认为商人十分狡猾,用了欺骗手段。事实上,这种手段在很多时候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一件容易破碎的东西加上一个合适的包装不仅可以起到美观的效果,而且还有保护作用;再比如,送给朋友的礼物,哪怕是极普通的东西,必定要做一个好看的包装,这样不但显得神秘而且意义不同。所以,楚国商人很聪明,他谙熟人们的购买心理。而郑人,我们或许可以认为他是个十足的受害者。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包装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宣传、推销的高明的手段。一件不起眼的物品经过精心的包装完全可以吸引大量的顾客,而一个普通人经过一番特殊的包装照样可以引起世人的关注,从而一举出名。包装已不再囿于实实在在地物,而成了一种神奇再造的方式。然而,不论这种方式是如何操作、如何经营的,最终的目的却很简单,引发争议、制造影响、牟取利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可以不惜任何代价,甚至是身败名裂、遭人鄙弃,但恰恰就是这种畸形、低俗的方式才是最好的包装。当人们习惯了真善美的时候,只有假恶丑才能吸引眼球。不过对他们来说,遭人指责、谩骂是无所谓的,在他们的圈子里推崇以丑为美、以耻为荣,而最重要的是人们记住了这个名字。
层出不穷的各种“门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其中有一些是无意的,但绝大多却是策划的,为的就是炒作出名。脱一件衣服不算什么,露一露隐私也不算什么,说几句不谦虚的话就更不算什么了。因为人们更愿意看不穿衣服的你,更愿意窥探赤裸裸的你,更愿意取笑语出惊人、哗众取宠的你,当他们津津乐道的时候你一定在偷偷地发笑,尽管你装作一副无辜惊慌的样子。
有了媒体推波助澜,包装的艺术更是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只要打开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包装随处可见。从主持人到嘉宾,从导演到演员,从官员到平民,从教授到学生等等,包装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是的,这些人都出名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名气涨了,钞票自然也会多起来。既然有钱可赚,低俗一点、被骂几声没什么,怕的就是没人理睬。骂了收视率才会上升,骂了腰包才会鼓起来。
因此,当包装成了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时,便不再遵守那些陈旧的条条框框,它需要创新、需要超越,所以丑就是美,而美则不再是美。
再来说说郑国人,有人说他愚蠢,有人说他目光短浅,但就是没有人说他是受害者。落下一个千年笑柄也就罢了,还得背上一个不怎么光彩的名声,实在有点可气。但不管怎么说,他并不冤枉,人家给了他珠宝他不要,这只能怪自己。然而,经过包装后的珠宝多少有了一些欺骗性,即使商人无意,但结果却明明白白。如果没有那个漂亮的盒子,也许郑国人并不会对珠宝感兴趣,在那个时代,做工精奇的木盒比司空见怪的珠宝更让人爱不释手。
2011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