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若夫
小时候的梦里,有一个场景总会不停地出现:在一个大得无边的旋转圆圈里,我变得很小很小,一种对虚无的恐惧让我呼吸困难,拼命逃离,奈何总也逃不出去。从噩梦中醒来,汗湿襟衫,力气全无,深深的孤独和无助开始袭来。
多年后,才终于懂得梦境背后的意义,原来竟是生活的预言。
-1-
大二开学前夕,当我把假期挣来的钱打进学费卡后,身上仅剩120元。第一次觉得一学期如此漫长,生存的危机感开始笼罩着我。
彼时,离正式上课还有7天。脑海中闪出第一个念头是必须用一周时间挣足一月生活费。然后我开始在兼职信息网上疯狂地刷着招聘信息,最后找到一培训机构做招生顾问。底薪70元,超出每天的基数后多招录一个学生提成10元。
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得只剩下劳动的能力和权利时,总会想方设法去为了活着而努力,毕竟没钱总不是一件体面之事。
然而招生的底薪并不稳定,每天须招到5人才能拿到基本工资。第一日,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突破自己内向的性格,厚着脸皮去和陌生人沟通,却收获甚少,仅招7人。害怕第二天招不满,我悄悄少报了2人。
疲惫而失落地回到住所,我想如每天只能凑齐基数,极有可能结束时候还拿不到500元,便开始琢磨增加收入的方法。
那时南方的暑热还未消退,我便想到通过送扇子的活动拉动人气。第二天,当我坐上最早的公交到城市的另一头开始工作,把建议说给主管领导听后,他同意了,从超市里买了200把最便宜的扇子让我试试。
扛着一张桌子,提着一把椅子下楼是一天工作的开始。未曾想效果奇好,一把小小的扇子迅速拉动了人流,似乎人们很少会拒绝免费之物。加上我的热情和真诚,第二天竟有了20人报名。
初尝甜头,我又思考其他的方法,如送水杯、在闹市设报名点、老带新优惠等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每天,我的身影出现在街边,在广场,在小城里每一个人多的地方。
招生结束,我招了69个学生,相当于培训机构上一年小学部的总人数。分管我的领导欣喜不已,和我交谈多次,想要我留下来做市场拓展部负责人,底薪3000元。当自己的劳动得到更高形式的肯定,我激动不已,毕竟那时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大半学期的生活费了。但理智告诉我,学习才是主业,我委婉谢绝了。见我去意已决,他也没有勉强,最后在结算时多给了几百块钱,凑足了1500元,算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以及他挽留的诚意。
奔波的几日里,忽然明白了努力和思考的意义,时至今日,这些依然指导着我的工作和生活。
-2-
大学那年暑假,决定办补习班前,我的余钱仅够每月生活所需。为挣足下一年学费,便邀请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友人一起参与,通过融资凑齐了启动资金。
前期调研过程中,当发现城市的培训市场已饱和,于是将触角伸到了集镇。
时移岁易,依旧记得当我和朋友在一个乡镇调研完毕,到达火车站时早已暮色四合,饥肠辘辘。因囊中羞涩,两个人只点了一份腊肉土豆片,未曾想价格却比市区还高,付完餐费,最后二人加起来还不够一晚上的房钱。
迫于无奈,只得在候车室里等待凌晨3点的火车。那个火车小站离县城3个小时,亦不在集镇,孤零零地被群山环抱着,将大山的思念带向了远方。春末微寒,早晚温差较大,穿着单薄衣物的我们在乡村的夜里,冷得瑟瑟发抖。那一夜,小站里的5个人,我至今记得他们的模样。
经过悉心筹备,分布在两省三地的校区顺利招生开学,一月补习完毕,净收入10000多元。拿到钱的那一刻,我欣喜得热泪盈眶,从那天起,我开始更加清晰认识自己,开始进入另一种生活。
-3-
大学毕业那年春节,我已小有积蓄,回到家里,看着白发渐生的父亲,想到他半辈子的劳苦,用自己的钱替他还了外债。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父亲说新年的计划想要买一辆新的摩托车,想到父亲的不易,我悄悄许下了新年的愿望。离家上班那天,我执意让父亲陪我到集镇上去,还嘱咐他带上身份证。父亲开始不解,当我带着他走进摩托车店时,他似乎明白了一切,最后我又拿出剩余的钱给他买了一辆接近1万的摩托车。
虽然积蓄用完,我却没有半点担心,因为我知道,即使我再变得一无所有,依然可以从零开始。
(转载请记得联系作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