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 【教学随笔】

让我和你说说心里话

文/袁茹意

        一段时间以来,备课、上课,忙得忘乎所以。虽也偏爱对试卷中的阅读文进行深度解读,可每每要以作业的形式提交时,又有些底气不足。

        上午读了余映潮老师《语文教学主张》中有关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只看理论性的文字,脸便会一阵红一阵白的了。一个语文老师该具备的素养如此之多,觉得自己很差劲!

        语文课程是一个连贯的整体,也许某一阶段,自己只执迷于某方面,醉心于某方面,对于语文的整体性认识还很肤浅。什么教学设计啊,课堂实录啊,真是望而却步。

   



        不由想起前两天去阳城二小观摩,上午听了一节凌阿丽老师的语文古诗赏析课,感想颇多。一堂古诗词赏析,从看图识诗学生误识导入新课, 朗读中引导学生分析从诗句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学生积极回答,把心中的春天以描绘性的语言表达出来。个人朗读环节,音质极佳的翩然美少年的声音,使人沉醉在“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旖旎春光中不能自拔。飞花令环节,有关杨柳的诗句,一句一句的从学生口中畅快地蹦出,平日的读书之功可见一般!诗一般的春天,究竟该怎样表现?跳出传统的授课窠臼,将赏春的画面美,感春的意境美和惜春的情感美通过语文活动逐一呈现。语文基础教育中有如此诗意情怀的老师,对学生该是怎样的影响啊?一言以蔽之,幸福!

       



        李晓婧老师的作文课由学生刻画明星的文字开始,同学们可根据人物显著的特征来确定描摹对象。当宋小宝、贾玲、岳云鹏的图像出现时,学生们为自己猜中答案而欣喜喝彩。李老师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刻画公众人物,需抓准特征。然而,一般人物又该怎样刻画呢?李老师选择了护士叶欣,还有任劳任怨的老母亲,让学生用文字为 “她”画像。学生说出各自选材角度,如写叶欣,可写她的笑容,因为护士的笑容可以给病人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可以写她匆匆的脚步,刻画她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上,体现她的爱岗敬业。写老母亲,学生选取的角度是长满老茧的手,驼着的脊背,苍白的头发以及深深的皱纹。后续的练笔中,学生写出了“母亲的发,白得逼人的眼,脸上爬满的皱纹,好像她曾经翻山越岭时的沟沟壑壑,回响着沉重的脚步声与粗重的喘息声”,多好的文字啊!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来刻画形象。习作中不存在问题吗?怎么办?请其他同学分析病因并予以纠正。一堂课听下来,脑、口、手都得到了锻炼,听说读写也落实到位,课堂节奏,松紧适度。作课教师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知识殿堂里有如此温和的天使,不单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课堂也温暖祥和春光一片。都是被称之为老师的,课的份量却有了轻重之分!

你猜对了吗?

写作小助手

习作展示



 



      学生为什么多会抱怨学习呢?

      看TED演讲《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提到学生的学习,是与外界产生联系,学习就是理解各种关系。割裂式的教学令学生缺失全局意识,所学内容过于零碎,久而久之,沙难聚成塔,终成散沙一盘。

        有老师说只把课讲好了就行,然而,他忽视了“孩子们可不跟他们讨厌的人学习”,多值得反思的话语啊!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是一名教师理应正视的问题,之后才要挖掘事物间的联系,使所学得到整合。

   



        一个老师该具备什么素质?我认为谦虚至上。任何事物在无限的宇宙空间面前,都显得渺小且短暂。东山魁夷《听泉》促人深思:自己是不是疲于向前,但方向不甚明晰的呆鸟?盲目前行,行色匆匆,着迷急速。要知道不经思考,只顾飞翔的人生是无意义的。

     



        文章、演讲、课堂教学无独有偶的在这几天全然闯入大脑。过怎样的人生,该怎样活着,该怎样教课,一个个问题跳出来质问自己。而我仅能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勉励自己了。

        此时耳中传来刘媛媛铿锵有力的《我该如何存在》。《十三岁的际遇》和《幽径悲剧》早早地让年幼的陈更对燕园产生情愫,我将在学生心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眼前浮现学生整理过的密密匝匝的错题集,我希望他们学会仰望天空的同时,还能够脚踏实地,希望他们能够内心平和且心灵澄澈,希望他们有朝一日可以由自己来定义成功,发挥自身的价值,活出真正的自己!

《几生修得到梅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