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效能时间管理100天践行#20170208(49/100)
#易效能时间管理100讲分享#49讲
今日主题分享:
反思和行动在时间管理中是怎样链接的?
(作者:张兴亮)
说起反思,我们从小就学过:吾日三省吾身。但日子久了,这就像一句口号,好像只和圣贤先哲有关系,好像和我们普通人生命的改变并没有什么关联度。
但我今天所说的反思,是时间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我把早起、运动、反思,称之为三大习惯。按照操作的先后,这三者确实有第一、第二、第三的排序。但从根本上说,反思才是更为基础性的习惯。如果没有反思,你就不会坚定地早起、运用,你就不能明了早起、运动在时间管理、生命管理中的基础性意义。
那么,我们如何把反思从一般性的口号,转变为改变命运的先进方法?如何把反思和时间管理关联起来?“吾日三省吾身”,只是说了反思的频率、次数,没有指出反思的方法。普通人要练习科学有效的反思,一开始需要接受反思的程序化、模式化训练。我们需要的不是心血来潮的临时性反思,不是零碎的反思。
我们需要整体性反思性、长期性反思,由此形成反思习惯,一种内在习惯。我们将逐步由外在模仿,过渡到自我内在反思。
反思并不神秘,人人可为。反思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反思需要练习,反思可以练习。反思有成功的模板可以借鉴,但反思并没有固定的、千篇一律的模式。反思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每个生命个体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反思的时间、空间并不是绝对的。晨间日记、晚间日记也罢,反思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现代信息工具的便利,为人们进行全天候反思提供了可能性。动态的反思,推动着生命质量的提升。
反思可以不同的内容。但在时间管理中,反思首先应该和行动链接起来,帮助我们解决裹足不前、拖延焦虑等难题。时间管理专家叶武滨老师提出:反思有三问,一问我要不要做,二问我要的是什么结果,三问我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在以行动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模式下,反思的动机和方法统一起来。你可以把一个项目,一个停留在脑子里的项目(其实也就是杂事),通过反思后,加工成可以执行的具体行为清单。
当你整理和清空收件箱,你会发现有的事件是十分具体的,但性质相似,你可以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形成一个项目。也有的事件十分含糊,其实是一个项目,你可以分解为子项目,层层分解,直到把它变成可以执行的一个个的行为。那么分解什么程度合适呢?为使这种分解更有操作性,这里有一个公式:指令发出者+动作+动作执行者+事情。比如,我发邮件给同学们提前公布上课主讲内容。
张兴亮的心灵标签: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谁都不想在忙乱中失去生命的意义。因此人人都需要时间管理。时间管理隐藏着命运的密码。国人大多很忙很累,当代中国需要开启一场时间管理文化运动。
#易效能时间管理100天目标#
1、每天早起5:00
2、每天慢跑5公里
3、践行易效能系统,高效能,慢生活
温馨提醒:
若您想更多了解时间管理课程,请点击如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