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与人约好,给一篇文章写书评。匆匆读过一遍,再未能读。凭记忆,借闲时,反复思考,先写下如下小文。
文中说读书在于让人深刻地思考。
有句哲人说的话“我思故我在。”
还有一句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其实对于读书的意义,过去,现在很多人都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但是有两个时代特征不能忽略。
一是目前的时代显然是一个文化时代。服饰文化,汽车文华,媒介文华等等,等等。还有什么不是文化呢?不管你识不识字,你本身便处在文化之中。
另一个是虽然处于文化时代,但同时也处于所谓的“碎片化”时代。这是科技进步和商业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而文中所谓的垃圾文明则是“碎片化”的一片碎片。也可以说是碎片化的某一表征。其结果是越读之越零碎。
很多专家提出如何克服“碎片化”的危害。其中一种观点是不必过分夸大它的危害。它会在历史的过程中自然而来,自然而去。还有什么不是这样呢?从哲学的角度讲,即生之,自去之。但是看过那篇文章后,我却有新的想法。如何克服碎片化带来的危害?我想答案应该是读书。
读书的意义显然是带来更深入地思考。而更深入地思考,又恰恰对应了“碎片化”带来的片面或者是浅显的思考。
提倡或者呼吁读书,或许成了历史的任务。今天我们是否需要对世界,对人自己都需要更为全面的思考?如果你认为需要,那么唯一的办法,是拿起书来。
匆匆写就,尚不成熟。一点感怀,望能锦上添花。不知相约者能否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