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去看了《误杀》,前几天哥哥跟我说这个电影还不错,给我发了红包叫我去看。第一部看过了,觉得还不错于是今天就去看了。
虽然在看之前在网上多多少少刷到过对它的差评,看它评分挺高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去看了。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跟文学创作写小说相似,虽然故事情节很假,有很多漏洞,但里面的情感是真的,我从中看到了亲情的伟大,几次让我哽咽。
本以为误杀2会跟1有点关系,从头看到尾没有发现有太多的关联。甚至故事的情节跟"误杀"两个字都没有什么建议,让人怀疑带着"误杀"的片名去吸引人观看。
跟误杀1有点相像的地方,我觉得第一男主角都是肖央,第二里面故事的矛盾都是小人物跟掌权人势的矛盾。
故事采用倒叙和插叙和顺叙的方式展开,影片的开头故事主人公林日朗在一个地面潮湿的狭窄的小巷子用打灰机点烟,随即他去了一家医院。
接着故事由此展开,林日朗去了这所医院,把医院的一些出口都进行了反锁。随即他往空中打了一枪,立马引起医院里面的人的慌乱。
然后林日朗拿着一把枪对准了院长,在医院里面扣住了一些没来得及逃跑的人质。随着这场暴乱,警方闻讯迅速赶来包围了现场。
林日朗为什么这么做呢?怎么突然去当一名劫匪劫持医院呢?
原来他的儿子就在这所医院,急需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几小时前,他好不容易借高利贷借来了儿子手术需要的钱。
可是等他来到医院的时候,发现本该排到他儿子的心脏被其他人半路劫持了。
他做这一切,不过是想要利用自己的力量来惊动警方,要警方把心脏送过来给他儿子做手术。
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平凡幸福地家庭,他们的儿子小虫生病了,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最后克服种种困难成功获救的故事。
电影里面的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
这句话虽然很残酷,但是很真实。市长的儿子出了车祸,急需做心脏移植手术,于是把本该给移植给小虫的心脏抢走了。
是啊,这就是刺裸裸的现实啊。
虽然觉得好不公平,虽然电影把这种矛盾放到最大。市长的儿子与林日朗的孩子做对比,市长与林日朗做对比。
通过这么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知道现实的残酷和不公平。
虽然电影了给了人希望,可现实或许是就算心脏被抢走了可能你啥也不会知道。没有任何人会帮你,你不可能以一个人的力量就劫持医院,你不可能惊得动市长与他对抗,也不太可能有记者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找真相。
现实更多的是无可奈何和认命。电影需要给人希望和思考,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有公平和希望。
这部电影更多地是讲述父亲和亲情的伟大,跟"误杀"没有太大关系。
一位父亲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放弃自己的生命,可以为了救孩子不惜一切代价,直到最后付出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心脏去换取孩子的健康。
虽然林日朗死去了,可他的心脏还在跳动依然陪伴在孩子和妻子身边。虽然死亡了,但这也是另一种胜利不是吗?
Day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