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一下近期因为疫情,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而产生的行为模式。
最明显的行为模式,就是——吃!
咖啡:每天两杯,早上一杯,中午一杯。有的时候是奶茶。因为晚上接近凌晨才睡,早上靠着咖啡因抗困,中午靠咖啡因醒神。
这样差不多形成了一个负向循环:喝咖啡或者奶茶,晚上到凌晨才睡,第二天睡眠时间很少,精神不济,再喝咖啡奶茶抗困。喝完,晚上又很晚才能睡了。
糖果或巧克力:十来天的时间,吃完了一大盒德芙的榛果巧克力。水果糖一袋也消灭完了。
盘点近期吃糖的时间,一般会在核对工作进度,或者处理问题的时候。应该是当我的情绪出现心烦意乱、焦虑、烦躁不安时,大脑会发布补充糖分的指令。因为甜食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这两种物质能够调节情绪,让人心情愉悦。巧克力的高热量,高糖很好的补充了这一点。
晚餐倒是减少了,因为到了晚餐时间,也忙忘记吃晚饭了。
嗯,典型的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行为方式。
什么是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行为方式呢?就是当人们处于一种焦虑与压力的状态会感到的一种情绪低迷,或者内心能量不够的无力感。为逃脱这种情绪的状态,人们往往会尝试用行动化的方式来解决——吃吃喝喝。
这种焦虑与压力之下的吃吃喝喝与平常又不同。因焦虑而进食时,那种想吃点东西的感觉强烈。这个时候的吃吃喝喝完全和身体的饥饿感完全无关,准确地说,是我们的“胃”不饿,而我们的“心”饿了。
其实这样的行为,也就是下意识的防御机制罢了。就像小婴儿在妈妈怀里通过吃奶获得安抚与满足。充足的食物,也可以让生命感觉到可以继续“活下去”的安全感。
但是当情绪紧张的时候,肠胃已经压力很大了,再加上进食,会更增加肠胃压力,不易消化,也就是网上说的“压力胖”的原因。
用进食来暂时缓解压力,是一种方法,但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以后还是需要多多调整,用音乐,或者运动等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焦虑和压力。
盘点了近期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就要把运动提上日程了,把近期的高热量、高脂肪好好解决。最好是用运动的习惯,来替代用食物调节情绪的行为模式。当情绪来临,感到有压力的时候,离开办公室,外出走一走,做一做热身,会更健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