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卡片018#动机心理学
8.2.6 趋近目标与回避目标 160页
【书中原文】我们通常认为目标就是取得某个理想的结果。例如,一名女性想戒烟可能是为了使身体更健康、省钱,或者为了延长预期寿命。但请记住,目标有趋近目标和回避目标之分。例如,一名有肺癌家族史的女性想戒烟,可能是为了避免自己患上肺癌。尽管对趋近目标和回避目标加以区分有其作用,但是吸烟这个例子清楚地表明,许多目标既可以用趋近的语言(如活得更长),也可以用回避的语言(如避免患癌症)来表述。
尽管趋近目标和回避目标可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它们影响行为的方式不同。趋近目标倾向于把人们的关注点聚焦于直接促成理想结果的目标实现方法。因此,此类目标只会促进使个体更接近目标的行为。而回避目标则倾向于把人们的关注点引向任何使个体远离其不期望的最终状态的行为。因此,与趋近目标相比,回避目标会产生更加混乱、不可预测的行为。
【核心概念转述】实现同样的目标会出现不同的行为方式,不是本人坚不坚持的问题而是不知道有趋近目标和回避目标及二者对实现目标的正反作用。
【个人体验】参加共读会也好,参加之前的训练营都一样,都只是每天按照要求完成课程的要求,多数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学习,自己明知道没有思路有困惑却不能诚恳地虚心地向优秀的学友请教,以一种回避的心理,担心提不出好问题,担心自己的文化水平低,明知道正确的做法是联机学习,自己始终是在回避,这样的话只能是让自己进步的很慢。在生活中工作中,有时表现出来的积极现在看来都是有回避目标的情景,工作上担心出问题会引起领导的不高兴,出现问题处理不了,不能做到向领导请示讲明处理不了而是回避怕领导和同事笑话,瞧不起。
起初只是把每天固定的任务当做交作业,现在分析也是在回避怕完不成任务,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丢面子。
正确的做法应把关注焦点放到个人成长上而不是个人表现上。
【行动指引】当在生活工作中及学习中要实现某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当中是以趋近目标对待把关注点聚焦到直接促成理想结果的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