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基福跟在门卫后面,老远就看到了门口的杨基春和杨晓,他一面跟两人打招呼一面小跑过去,跑到两人跟前,盯着两人手里的口袋喘了几口气才问道:“又去县城啊,这次又抓了些什么宝贝?”杨基福语气轻佻,他对口袋里的东西的兴趣显然比杨基禄小了很多。
“还能有什么,就是以前那些玩意儿啊,之前趁着天热黄鳝多就抓了些。”
“你要是能把天上的老鹰抓下来,那才厉害呢。”杨基福对这些“旁门左道”有些看轻,他咧着嘴笑道。
“那我可办不到,老鹰的窝我都没有见过。”杨晓也不以为意地笑笑,反而杨着杨基禄眼角的眼屎夸他:“上高中这两个月怎么样,总还习惯吧?好像两个月不见,跃荣又长帅了啊。”
“是吗?”虽说杨基福觉得读书比长相重要些,可夸他帅比夸他成绩好听来更使他舒服。
“爸爸专门让我来看看你,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嘛?”杨基春见杨基福完全没有明白杨晓话里的意思,又忍不住笑骂道,“帅个屁帅,头发这么乱的,脸也不洗干净?”
“我头发再怎么乱也比你帅些嘛。你个大狗粪裤子这么脏也好意思往城里跑?”杨基福只当杨基春又要和他拿嘴皮子过招,也不理会同样穿着脏裤子的杨晓,往前大跨一步,表示绝不避让。
“刚才我们被一个汽车司机溅了一身水。你这里缺不缺东西,比如脸盆脚盆之类的?我们待会顺便给你买回来。”杨晓和杨基福差不开几岁,对他可说是再了解不过,全当杨基福所有出言不逊的话都有口无心。
“那个混蛋司机真是狗眼看人低,开个车多了不起的样子,我看他迟早有一天会把车开到悬崖下去。”一提起刚刚的胖司机,杨基春心里就不舒服,倒不是有多生气,主要就是嫉妒,忍不住要骂上几句。
“东西都不缺,只是上次带到学校的衣服太多了,你们回来的时候帮我背几件回去呗。”杨基福见老实巴交的杨基春骂人时那一副恶狠狠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人家本来就牛啊,你看看我们这些人,去哪儿都得走路,人家可是司机,就连乡长甚至县长见了他们都要给几分面子。”
杨基春差点笑出了声,他知道杨基福又有一大堆穿脏了没洗的旧衣服等着他们给他带回去,嘿嘿,他倒知道护着面子说得这么委婉。
“对了,你回去告诉爹妈他们一声,上次的月考我考了个第二,下周又要月考,这次我准备考第一。”杨基福得意洋洋地说,还故意提高了声音。
“全校还是全班啊?”旁边五十岁左右的门卫也对三人聊天的内容起了兴趣,想起自己在班上都倒数的小儿子,有些羡慕地看着杨基福道:“现在国家恢复高考不搞推荐了,你这个成绩再不济也能上中专吧。”
“当然是全校啊,一个班才四五十人,有什么好比的?”杨基福不满这个看起来有些虚弱的门卫说他能上中专,心中冷哼一声,我可是要上大学的人。
“那你可真了不起。”门卫大叔有些无奈地叹口气,“哎,我儿子在班上都是最差的,我都担心他连高中都念不完。”
虽然这门卫大叔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杨基福的虚荣心,但杨基福却没什么和他聊下去的兴趣,他拉着杨基春和杨晓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他在学校里读书、下棋、打球的光辉事迹。
杨晓往传来阵阵读书声的学校里面望了望,又看了看已完全升起来的太阳,“跃荣你们还没有下课吧?我们要快点去城里,去得早人少东西就卖得快些。你再想想看还有没有什么我们可以帮忙的。”
“正上早自习呢。”杨基福意犹未尽地伸个懒腰,“我中午把衣服收拾好,你们到时候让门卫叫我就好了。在学校住校其他的都还好,就是每天下午去外面提水有点累人,可惜你们也帮不上忙。”
“那我们就先走了啊。”
越靠近县城路上的行人越是多了起来,杨基春和杨晓也渐渐加快了脚步。他们进了城就直奔“农贸市场”,市场上已人来人往,两人无暇顾及琳琅满目的商品,直接挤到市场尽头的一间矮屋下。这间屋子专门用来收购桐子,门上挂了一把大锁,五个农人聚在门口,一个是十四五岁的瘦高少年,一个是五十来岁的大妈,一个是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伯,还有两个是三十岁左右的妇女。四个人聚成一堆叽叽咋咋地讨论着些乱七八糟的事儿,老伯喜欢聊一些流逝的岁月,他一会儿掰指头一会儿挠头发的样子让人真以为他参加过他口中描述的每一场战争,他一本正经形容伟人们的模样让人很容易相信他真的见过这些大人物;大妈则不同,她喜欢说一些过去的苦难生活,更喜欢表达对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感激,但最喜欢的还是炫耀她刚刚考上大学的儿子;两个三十岁的妇女明显以前就是熟人,她们聊的除了地里的庄稼,就是才几岁十几岁的小孩儿。四个人好像在讨论着一个相同的话题又好像正在各说各的,每个人都希望别人顺着自己的话题往下讲,同时又礼貌性地搭理别人几句,他们也都注意着每一个背篓里的桐子,他们好像不太在乎这些廉价的东西,又好像在比较谁的桐子质量更好,也好像正在提防别人从自己的背篓里抓出去一把。
那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却不和他们搭话,还专门走到一边,就连他的背篓也放得远远的,他漫无目的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杨晓走过去指着紧闭的大门,笑着和他打招呼道:“你们来了多久啦,这大门什么时候才开呢?”
少年的脸居然微微一红,似乎很不适应和陌生人讲话,不过他还是很有礼貌地回答了杨晓:“我也才来不久,我家离这里比较近,我经常来这儿卖桐子。一般要等到影子这么长的时候,他们才会过来开门。”他一面说一面用手比划,然后他又看了一眼地上自己的影子,“现在应该差不多了。”
杨基春走过来将背篓放下来,又将手里的黄鳝袋子靠着背篓放好,双手交叉着在肩膀上敲打了几拳,而后一面用手捶了捶腰一面道:“这么点儿桐子,背着走三十里路还是有点沉啊。”
“(桐子)现在不值钱了,背这么远是不是有点不划算。”少年说第二句的时候已经没了刚才的拘谨。
“反正要来城里,空手也是来,背点桐子,卖得一分钱是一分。”杨基春扫了少年背篓里的桐子一眼,果实虽然也算饱满,但比起自己这一背篓质量还是差了些,他有些得意地炫耀道:“我以前和我爸爸到县城里卖谷草,他挑一百二(十斤),我少说也要挑一百(斤)。”
众人正说间,走过来一个中年人“哐当”一声将门打开,在场不多的几个人瞬间围了过去,六个背篓半月形地将门口堵了起来。中年人不满地把门槛踢的“嘣嘣”响,好像在向大家展示他的新皮鞋,“你们这些农民就是没素质,快快快,排好队。”他的新皮鞋在他黝黑粗糙的拳头脸和农村常见的麻布衣服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也格外滑稽。
杨基春排在瘦高少年后面,他和少年都不去挤,自然而然就排到了最后。中年人见人群在他的指挥下规规矩矩地排好了队,得意洋洋地走回屋里,皮鞋把石板地踩得“咚咚”响,他懒洋洋地坐进一张躺椅里,从怀里慢吞吞地掏出一把麻花和一小瓶酒,“你们先等等,我吃完早饭就给你们过称。”
中年人把麻花嚼得“嘣嘣”响,麻花的香味混着老白干的味道,惹得排队的人直咽口水,杨基春忍不住在心里直骂娘,杨晓却凑到他耳边小声说道:“这城里人就是不一样,我长这么大还不知麻花下酒是什么滋味。”杨晓自己都搞不清楚,他这话是羡慕还是挖苦。
后面排队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中年人吃完早餐,有些夸张地打个嗝,才从门后面摸出一杆大秤,像一个训话的将军一样从头走到尾,他一边打量每个人背篓里的桐子一边喊:“我说你们就别拿这些不饱满的来凑数了啊。”然后指着后面一个背篓,“你们看这些桐子这么差,我买来有什么用。”
旁边的老太太慌忙应道:“老总你看我这么远背过来也不容易,这么着吧,我便宜点买给你。”
“好,今天要是不算太差的我也勉强买了,不过好的十斤七分钱,差的我可只给六分七,再差的我可就不要了。”中年人似乎特别开心,他用一种对弱者开恩的口吻继续说下去,“不过上面可说好了,以后我们只收桐子里面的种子,要是你们还是像现在这样整个儿给我弄来,我可不买。”他一面说一面随手拿起一个桐子,利索地剥开外面的一层厚皮,掏出里面形状和蒜瓣儿差不多的籽道:“呐,从下次当场的日子开始,我们只收这样的。”他一面说一面把手里的籽儿举起来朝众人晃了晃。
总算将一背篓桐子卖完了,八十多斤卖了六角钱不到,杨基春背着个空背篓,整个人轻松了不少。市场上早已人山人海,他和杨晓像两个调皮的孩子,专门往人多的地方挤,最后他们停在了卖鱼和黄鳝的摊子前。这里人一下子就少了许多,除了一般人吃不起这些东西,最主要的还是这里又脏又臭又滑,地上还有些鱼鳞和内脏,血把地上的泥土浆染成了让人眩晕的黑红色。杨晓和杨基春根本不在意这些,他们饶有兴趣地看着一条条鱼儿在有限的空间里游动挣扎,也时不时地逗弄一下旁边干盆子里待宰的黄鳝。
老板是一个四十出头的壮汉,他赤裸的上身只裹了一件从胸口遮到膝盖的胶质围腰,皮肤不算白却也不是庄稼汉惯有的黝黑,顶门深陷,留着一串不长的络腮胡,两颗眼珠子几乎凸了出来,他咬着牙,一刀一刀狠狠剁着菜板上的鱼,膀子上的肌肉有节奏地运动着,脸上的肥肉也随那节奏一颤一颤。买鱼的是个有些臃肿看起来岁数不大的妇人,她皱着眉头捏着鼻子站在一边,等老板将鱼砍完装好递过来时才伸出手去,用两根指头捏着袋子,把钱递给老板之后她才发现这种姿势提不了多久,就用一根手指勾着口袋耳朵,努力做出一副高雅贵妇的样子,一步一扭地走远了。刚才还凶狠宰鱼的老板不忘在后面谄媚地笑着喊出“慢走,再来”之类的话。
杨晓、杨基春跟老板可算是老熟人了,老板见买鱼的主顾走远了,这才有功夫搭理这两个提着蛇皮袋的少年。
“拿过来我看看。”此刻的老板既不凶狠也不谄媚,言语间还有几分趾高气扬的味儿。
“还是按老规矩办呗。”老板瞅了一眼两人袋子里的黄鳝,然后把手伸进去,随便捞了几把,面无表情地说。
“你的八斤六两,你的十一斤三两,给你们算二十斤,两角钱一斤,共四块钱,你们自己的账目待会儿慢慢算。”老板是个善良的人,他称出来的重量基本上和两人在家里称出来的一致,几年前杨晓就是受了老板的点拨加上自己的悟性,才成了抓黄鳝的好手,用特制的只能进不能出的篾篓,在里面放上黄鳝爱吃的食物抓诱捕黄鳝的方法就是老板告诉杨晓的。杨晓和杨基春在村里严守这个秘密,其他人还以为杨晓无师自通呢。
“我这里还有一个宝贝,老板你要不一起收下?”杨晓一提手里装蛇的口袋,神秘兮兮地说。
“你小子又抓蛇了?老子早警告过你,你这样的愣头青徒手抓蛇很危险,以后被咬死了可别赖我。”老板望了杨晓的袋子一眼,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你卖给我也行,但我还是要提醒你,你在我这里卖蛇,我可不按市价出钱啊。”
“不打紧,你随便给,就当孝敬你老人家。”杨晓嬉笑着道,眼睛里的感激真实又单纯。
“你再怎么孝敬我,我这杀鱼剐黄鳝的本事也不会教给你。”
“那没事儿”,杨晓递过手里的蛇道,“来,你给称称。”
这场简单直接、连讨价还价都省去了的交易很快就做完了。杨晓和杨基春此次的县城之行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桩大事——雪盈“交代”的红布料。两个少年来县城的次数虽然不多,但几乎每次都会在县城逛上近一整天,县城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对于他们好奇的事物,他们似乎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们很清楚每一条大街分出去多少小街,每一条小街道上有多少家店,他们甚至对城尾的营山中学附近有多少家面馆,有多少油锅子摊,有多少卖麻花的人都了如指掌。不过很多地方他们从来没有进去过,就好比营山中学,除了门卫不让,他们也不大敢进去,那里就好像一个神圣得让他们很容易就卑贱到烂泥巴里的圣地,可他们又很想进去看看,就像路过星火中学的时候,杨国政让杨基春去看看杨基福,杨基春就找到了进学校的理由,然而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要进去找人时,门卫一句委婉得体的拒绝就能让他彻底打消这个念头,心安理得地在外面等,甚至自暴自弃地想,我这样的人哪里配走进高中的校门。
杨晓和杨基春直奔东街路口的“服装店”,这家店在县城位置最好、规模最大、人气也最旺,据说以前叫“李计绸缎庄”,后来换了店主,不仅卖布料、帮人订做衣服,也卖一些做好的“高级”服装。杨基春和杨晓以前可没进过这种让他们望而生畏的服装店,一般他们买衣服时随便在路边摊扯上一件就行了。
店主是一个二十多些的少妇,有些丰满的身体裹在优雅的蓝花旗袍里,她的腹部微微隆起,使人根本分不清她是怀孕了还是她本来就有点小肚子。少妇店主见进来的是两个穿得破旧还有点脏乱的少年,皱了皱眉头,却又马上笑盈盈地迎上去,“两个小兄弟要买什么,随便看?”
杨基春嗅着少妇身上的香气,听着她软腻腻的声音,盯着她白净的脸蛋、高耸的胸脯,不由得痴了,只不过回想起她这句小兄弟,心里又有些不爽。杨晓倒比他镇定得多,只听杨晓答道:“我们买布,给长辈做一套衣服的红布。”杨基春终于回过神来,却见少妇店主正含笑望着他,本来有些发烧的脸一下子变得火辣辣的,慌忙低下头去,想起她有些奇异的笑脸和那身性感的旗袍,忍不住在心里骂道:“妈的,这‘资产阶级’的衣服穿在‘资产阶级’身上还真好看。”
“来,这边都是红布料。”少妇店主将两人引到店里一角,杨基春和杨晓一下子傻了眼,只见跟前全是红布料,有纯红的,有红白相间由浅而深的,有红中带花的,也有以红色为点缀的……每一种款式的红又有很多种风格。两人对望一眼,“怎么红色有这么多种吗?”不过他们可没有把这么丢人的话说出来。
少妇店主见两人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便指着一匹匹红布当起了解说:“这种比较鲜艳的红色适合年轻些的姑娘;这种上面绣了‘福’字的适合比较喜庆的场合;这种颜色深一点暗一点的,年龄大一些的人穿起来更合适;这种以红色为辅色的比较百搭……”怎么一件红衣服还有这么多学问?店主的话杨基春一句也听不明白,他不经意间发现一匹红蓝混搭的布料,丝绸的质地,红的就像流动的晚霞,蓝的就像恬静的小溪,杨基春忍不住伸手去摸,却听见少妇软绵绵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这匹啊,这是我刚刚从市里面进的货,最好的丝绸,三块多一尺,你们看看,要的话便宜点卖给你们。”杨基春突然想起刚才抓了黄鳝,伸到一半的手一下子触电般地缩了回来。
店主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着两人身上几乎干透了的污泥,那两双流着汗水的脏黑手着实让她讨厌,她真的很害怕这两人在她的布料上乱摸一气,不过她热情体贴的样子却又让两人感动。店主指着一款和外边地摊上差不多的布料,继续以专业的口吻解说道:“两位小兄弟看看这款怎么样,要是买来给你们的母亲做衣服肯定很好看。”
杨晓和杨基春这才知道原来店主将他们当成了亲兄弟,不过他们也不辩解,两人显然更中意店主刚刚推荐的这一款布料,更确切地说是两人根本不知道中意哪一款,只是这一款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显得更正常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