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写出了《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这本书。书中指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想要做“多面快手”,每个人不停穿梭于各种工作之间(嗯,对,就跟本文一开头的我一样),不停看微信,不停回邮件,不停跟同事谈各个项目,结果就是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出了平庸甚至差劲的工作结果。而真正有作为的人,成功秘诀却是“专注”。所以一味追求“快”,往往适得其反,而慢下来,才会有硕果。
本书读起来非常流畅,很标准的英文畅销书写法,论点鲜明,论证清晰,论据引人。
一、从生物学角度告诉你,一直刷微信微博,真的会变笨
互联网圈三大红宝书之一的《人类简史》告诉我们,人类的身体是数百万年发展的结果,尤其是让现代智人脱颖而出的大脑,有1600亿个处理数据的细胞。这1600亿个细胞协同工作,同时处理成千上万个任务。当然,这么多的细胞是有分工的,所以人类拥有三套复杂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反射脑、思考脑、存储脑。
1.快而原始的反射脑
简单的说,反射脑就是能够帮助我们自动快速处理事务的脑系统。人类祖先在原始的荒原上能够存活下来,很大程度是依赖反射脑。比如,它让人类碰到危险的动物立即逃跑,而不是原地思考分析半天后被吃掉。
发展到现在,反射脑就是负责我们很多习惯性的思维或者动作。手机推送铃声一响,我们就立即伸手拿来手机查看消息,而不管当时正在做什么;看到一篇很“爽”的文章,我们马上动动手指头分享出去,不去思考文章的合理性逻辑性。由反射脑主宰我们,我们很多动作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中完成的。所以大脑不能进行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变得盲目而从众,成为浑浑噩噩的复制机器。这样的工作状态让我们千百次复制粘贴,但是没有创意的火花迸现。
当然,很多领域还是需要反射脑的,就像《谍影重重1》中,失忆的杰森·伯恩被人警棍加身,立刻出拳击倒对方。数以万次的训练让他面对敌人能够形成本能反应。
2.慢而成熟的思考脑
人类演化史上,思考脑出现的时间比反射脑可要晚得多。反射脑让人类只处理当下的状况,思考脑则可以来往于古今,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制定未来的战略决策,思考脑产生了人类文明。所以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虽然个体脆弱,但是由于思考,创造了大量的文明。
关于思考脑,作者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真相:思考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来回切换于不同任务之间,意味着你会花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最终有一个平庸的成果。试想,你的脑子灵光乍现,刚刚有一个出色的策划创意,这时来了一条微博推送,娱乐圈出现大新闻,还没有刷够王宝强的消息,你的上司要跟你讨论下一季度的工作安排,准备了两分钟发言,又被客户的来电打断了。一天下来,处理了无数事情,但是那个策划文案你再也没有心情写下去了。一季度过去了,你的工作还是毫无起色。
所以,应该给思考脑足够的时间,停止多任务并行,集中精力完成不能分心的任务(具体的方法下文会介绍)。
3.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
每天我们的大脑都要接受大量信息,如果只进不出,而且信息不加整理,我们的大脑就会崩溃。存储脑就是大脑的图书管理员,整理、操控、储存、更新脑子里的信息,让我们从中归纳知识,得出见解。
当外界信息输入越少,思考脑就越少活动,而存储脑的工作效率就越高。所以,定期放空大脑,什么都不想,反而会帮助我们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而平常我们的状态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要一刻不停地忙着摆弄智能手机,用琐碎的小任务填满每一秒空袭,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因为你是在扼杀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一直不停刷微信微博,真的会变傻。
二、我们为什么那么擅长摧毁自己的大脑
书的part2部分,列举了几种摧毁大脑的方式,很不巧,都是平常我们非常擅长的。
1.随时在线
微信把我们的工作时间从5天*8小时变成了7天*24小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说到:“在资源丰富的世界里,信息的充沛意味着其他东西的匮乏:信息会消耗资源,这些资源会随着信息的极大丰富转而成为稀缺物品。我们进一步探寻,信息消耗的是什么资源?答案显而易见:接收者的注意力。”
随时保持在线,就是让反射脑占据主导位置,思考脑无法深入思考,存储脑也无法整理更新信息。一定程度上,反射脑让我们又回到蛮荒的原始时代。
2.多任务并行
一个原始人,周围有7棵果树,他爬上第一棵果树摘了一个桃子,然后跳下来奔跑到第二棵果树上又摘了一个桃子,如此反复穿梭于7棵果树中间,最终也没有摘几个桃子,他也累得够呛,也没有精力捕捉树下的一窝兔子,更没有注意一头猛兽慢慢接近。
这看起来非常白痴可笑,但就是我们天天经历的。多任务并行严重损害了工作质量,消耗了更多时间,还可能带来非常不安全的因素。
3.睡眠不足
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史决定了我们的睡眠时间,妄图随意改变是“自作孽,不可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褪黑素让我们有了睡意,而蓝光过多会让褪黑素分泌降低或者停止。电脑、手机、pad等屏幕发射出的蓝光比中午的太阳还要多,所以晚上越看屏幕越没有睡意。睡眠减少,会降低我们的注意力、专注力,记忆力变差,判断失误增多。。。
说到这里,那么为什么我们如此擅长摧毁自己的大脑呢?为什么那么喜欢随时在线,喜欢不停刷微信微博呢?因为人类天生就是条件反射动物,热爱眼下的满足。不断推送而来的信息让我们形成一种错觉:“我获得了知识,获得了能力,我能赢得一切”,最终成为“信息狂躁症”重度患者。其实这个过程我们一直由反射脑操控,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控制内心的原始荒野居民。
三、应该如何“慢思考”
这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和实践的。
1.离线思考
要发挥大脑最大的潜能,最重要的办法是彻底离线,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点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
首先,找出一天中思考脑表现最好的时间段。有人是清晨,有人是晚上。然后,每天抽出10分钟来安排第二天的事情,时间不晚于睡前一小时。在执行离线思考的时候,要绝对遵守自己的计划,不要受人打扰,同时,尊重定时离线的人的工作习惯。每天执行离线思考,在最初的时候可能不太好坚持,但是只有控制住内心的那个原始人,才能让思考脑产生更多硕果。团队合作中也要养成定时离线思考的习惯,一直不停操控下属,其实是降低他们的生产力。
2.批量处理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随时更新,把最新的热点推送给我们,我们的反射脑就一直在工作。停止多任务并行,合理安排任务,批量处理工作。
1)一次完成一个任务,或者相对完整的一部分,拒绝所有干扰;
2)把密切相关的任务划分到同一批次;
3)把不相关的任务、琐碎的事情丢到一个批次;
4)做好处理每个批次的时间安排;
5)每次处理完一个批次要好好休息一下。
做好批量处理的关键是把任务分类,并且明确它们的优先级。可以分成紧急而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四类。当然,在具体处理任务的时候,不必那么死板,可以有变通。最好每天抽出几分钟定时反省自己,这样效率会越来越高。完美主义者经常花80%的时间去完善最后的20%,这其实是不可取的。
3.充足睡眠
睡眠的重要性上面已经介绍过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睡觉前两个小时远离各种屏幕是个好方法。因为太多人是抱着手机睡觉的。当然,从凌晨两点入睡一下子改成十点上床休息,确实不容易睡着。我们可以试着每天比前一天提前半个小时,过不了多久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睡眠时间。还有很多人放不下工作,不肯早点入睡,其实保持头脑清醒,让自己更有创造力,比昏昏沉沉工作要高效得多。不过,如果睡眠已经出现严重问题,必要时要请医生帮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