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读后感:李白的性格特点之一是争强好胜,样样都想拿第一。据闻这首《登金陵凤凰台》就是李白游览黄鹤楼时见崔颢所写的《黄鹤楼》,当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事后写此诗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或者是因为李白这种性格,才促使他不断地让自己提高、完美。以致今日一想到唐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意译】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翔集,凤凰飞去只剩下空台下大江奔流。当年吴国宫中的奇花异草,如今埋没于幽深小径。

晋代的世家大族,早已成了古老的坟丘。三山一半隐没在青天之外,二支流水中间被鹦鹉洲隔开。一直因为浮云遮蔽日光,望不见长安真让人忧愁。


【品读】

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的《黄鹤楼》诗,漫游金陵登凤凰台时,故意写了此诗与之争胜。应该说,此诗在结构上受到崔诗的影响。但李白在颔联中运用典故,在尾联中又表达了对奸臣蒙蔽皇帝的担忧,故而此诗的内涵较崔诗更为丰富。艺术表现上,崔诗更加自然,此诗则更为精巧,二者各有千秋。

诗中写道: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关于作此诗的背景还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李白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李白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所以在诗的最后一句,李白将长安象征为曾经的理想,如今理想被放逐,前程模糊,因而诗人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之中。最后一句中蕴含了诗人更多的身世之感,其中“浮云蔽日”是在说明主为奸臣所蒙蔽,因此放逐了忠臣,是诗人对长安政治黑暗的失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