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樊登老师讲《复杂》一书,
概念:混沌 动力学 预测
要点:
一、什么是复杂系统?
(1)复杂系统是由大量分组成的网络,不存在中央控制,通过简单运作规则产生出复杂的集体行为和复杂的信息处理,并通过学习和进化产生适应性。
(2)如果系统有组织的行为不存在内部和外部的控制者或领导者,则称之为自组织。由于简单规则以难易预测的方式产生出复杂行为,这种系统的宏观行为有时也称为涌现。由此复杂系统有了另一个定义:具有涌现和自组织行为的系统。
二、复杂系统的共性
通过以上的复杂系统范例,作者总结了复杂系统的三点共性。
(1)复杂的集体行为
复杂系统的个体一般都遵循相对简单的规则,不存在中央控制或领导者。大量个体的集体行为产生出了复杂、不断变化且难以预测的行为模式。
(2)信号和信息处理
所有这些系统都利用来自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和信号,同时也产生信息和信号。
(3)适应性
所有这些系统都通过学习和进化过程进行适应,即改变自身的行为以增加生存或成功的机会。
三、自己感受
《复杂》这本书真的很复杂,自己理解的很吃力,很多看不懂,仅知道点简单概念,通过樊登老师例具的很多例子,明白了一点:就是每个复杂组织背后都有一个简单的系统,无数个简单易行的规则构成了复杂系统的诞生,像沙丁鱼,蚂蚁等这样群体,每个小小的个体都是按照简单规则有序执行形成了复杂系统。例如一个计算机,最初的程序是有0和1组成的,例如人的大脑是无数个神经元组成。无数个神经元的链接的形成了大脑复杂系统。
书中讲到任何一个看是复杂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简单的规律吗?例如成长,他背后是不是有个简单易行的规律,而且这个规律不超过三,就像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我们怎样找到做一件复杂事情后面隐藏的规律或者是关键点?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我们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不就是想找到复杂背后的简单吗?
樊登老师讲的这本书让自己脑子打开了一些,相信任何复杂事情背后都有一个简单规律。找到这个规律,就找到这个打开你困惑的简单密钥。
四、联结
还有很重要一点,听樊登老师讲的《复杂》这本书,突然想到怎样把这本书的重要内容给记录下来,就想到了《好好学习》这本书中讲的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What,How,why,Why 是目的,理念,How是方法,措施,What是现象,成果,绝大多数人思考问题的时候,一般从What(是什么)角度考虑,很少有人能就How(怎么做)的角度去,而站在Why(为什么)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就少之又少,所以凡事应多问个为什么?就会有更深刻的思考。例如这次装的电子屏,就出现问题,当初因没有问客户装电子屏的原因,没有挖掘到用户最深层的需求,没有多问个“为什么”,就缺乏考虑,把主机控制系统放在箱体里面,结果给客户造成了不方便,给自己也带来很多麻烦,需要重新改装,这个知识点自己虽然学了,但没有真正放在生活中运用,没有和生活建立联结,没有对自己起到真正作用,知识只是个信息。这是我想到一句话“为什么懂了那么多大道理,仍然过不好一生” ,就是因为缺乏实践,理论没有在实践中实施。
因为这个黄金思维圈,不知怎的走联结到了前一段看的书《当下的力量》。书中讲到很多思维关键词的问题,就赶紧又拿出来看了第一章,第一章中一直强调人要停止思维,回到无念状态,和本体深层的力量联结,产生宁静状态,就会产生智慧,即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都声称他们的创造性来自无念状态,思维只起了小部分的作用,绝大多数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停止思维,当看到这一点,我突然想到西方所说的"无念"不就是《道德经》的第一章讲了“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他老人家在很早都讲了观察事物的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要在没有欲望的状态下是观察事物,第二种:要理性的带着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这两者只是名字不同,但讲的不是一件事吗?我有些恍然大悟了,通过一系列的联结找到了观察事物的源头。
《当下的力量》这部书看了可能是第四遍了,《道德经》第一章也不知读过多少次了,但这次看的感觉更为强烈一些。这一切来源于我很想找到复杂背后那个简单的道理。知道了这个道理,要养成思考习惯,培养这种习惯,用知识晶体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就不会经常忘记,这就是知识的缝合,但前提是必须脑中存有大量知识,如果知识点记不住,但最起码你要知道这个知识点在哪里?快速的找到并吸收归纳,这又和辉哥讲的功利读书联系在一起。
这又让我延伸想到了一个重要习惯的培养:冥想。这个习惯必须坚持下去,锻炼自己无念思维,让思维处于空白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养成观察事情的两种方式:直觉和理性。直觉就是无念状态,这个无念状态就是:要有意识,没有思维。理性状态就是:要有思维、有意识,思维是意识的一种工具,两者要相互转换,也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探索到最后,又回到了老祖宗的身边,回到了知识的源头,《易经》中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