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就着老姐请客的机会,在商场闲逛时遇到一家新开的港式餐厅,一行人本无任何打算,也就同意我的提议进去吃了。菜品基本是正宗的粤菜,对此涉猎甚少的我们看不懂大部分的菜名,凭着百度的帮助算是勉强点完了餐,她们点了叉烧包和牛肉粉丝,我点了在哪都是万金油式的咖喱和紫菜排骨汤配上一杯咖啡,咖喱看出厨师是否善于调配佐料,汤能喝出熬这个的人对食物的理解,是否是一个只知道用味精的无可救药的厨师,咖啡则是这家店的认真态度,尽管大部分的餐厅都是用速溶咖啡粉加上奶精配上精美的杯具卖出高价糊弄客人的。对于一个饿的人和一个已经吃饱的人,定义自然是天壤之别,恰好我是介于两者之间,幼稚而且自以为成熟的那个。
看着身旁吵闹的人群配上港式的装扮——用麻将拼成的“港味”,让我沉浸在仅凭电影中的景象嫁接出来的画面之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他们追求的东西搅在一起,那是嘈杂中被埋藏的心声,被高楼掩盖了的平房。这里也是一样的,玩手机打发无聊的等待时间的,一脸焦急的人;和亲朋好友谈笑风生,一脸欢喜的人;一个漠视着周遭一切的,没有发现同类的人。我转身拿出手机,戴上耳机,打开音乐,翻出文章,痴迷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我过来好像是为了吃饭。
估摸着十五分钟,菜就上齐了,相较于超市卖的速食咖喱,这里的咖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用原料熬制的痕迹,水放的比例很好,不稠也不稀,只有熬过咖喱的人才明白烹饪出满意的程度需要的专心和投入,做起来不会很难,它源于人当初做菜的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和为了更好的体验做出的努力带来的充实感和幸福感。当然,这位厨师是否用心,以我的水平是品不出的,而且我也不必为此过多的纠结了,“一份不敷衍”就是最简单和最大的追求。咖啡是预料中的失望,充斥着奶精的气息,甜味完全掩盖住了咖啡的味道,只觉得一种窒息感。其实我对这家餐厅有好感是因为最后一门菜:紫菜排骨汤,喝下去的一瞬间我以为是味精放重了,再仔细一品,其实是糖的味道,紫菜本来就会有鲜味,清炖排骨的一点点肉味混合在一起,确实是让吃惯了重口味的我感到喜悦,是的,喜悦,我总是持有一种观点:简单的菜其实考验的是厨师对原材料的搭配,而不是一味的放各种佐料。我曾经在成都的一家素食餐厅被他们的创意所折服,至今记忆深刻,一门是冬瓜汤,冬瓜没有削皮,然后配上薏米和黄豆,具体的做法我没有弄清楚,但是这个汤是鲜美无比;还有一门是蔬菜什锦,更是令人赞不绝口,番茄的酸味配上当季丝瓜的甜味,用些许香菇来提味。自从这之后我才发现,不是什么东西都需要佐料来令它们更可口,人们好像不再重视他们是来吃食物这一点了。
所以我喝到这碗汤,是喜悦的心情,厨师如何我毫不知情,我只发现了在匆忙的世界里面的一份从容。
喜欢广泛涉猎的人都会知道“工匠精神”,并且在某些国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无论是日本那家五年的军事化管理的木匠学校,或是闻名世界的德国制造,双立人刀具,或是瑞士的钟表,我们在谈及它们的时候永远是一种放心,他们当中的绝大数人用一生去做好一件事情,在一部分“聪明的人”看来叫做傻,好好的挣大钱路不走,搞这些歪门邪道。嘿,你还别提,这种类似想法的人绝对不是少数,他们没有信念,更不要谈及信仰,而这些工匠,自己却从未思考过信仰,因为他们的信念足以支撑一切,为了可能不崇高的目标而坚持,而奋斗。
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吧,不是人人都会成为科学家,不是人人都会变成非凡的人物,每个人带有使命,而使命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坚信“使命”这个东西的存在,它随着我们的行动而愈加明确,它会指引着我们去做本该属于我们做的任务——你的内心的真实感受不会欺骗你,因为有些东西我们无法克制的喜欢,毫无理由的喜欢,我们或许会因为生存而暂时放下它们,当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或是足够的勇气和觉知去选择自己本来的那一面时,我相信那时候的一切体验不会变成你所担心的那样,除非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自以为是最真实的,就像菜的佐料一样,吃到最后,很多人都忘记了食物本来是什么味道,他们也不再在乎食物本来是什么味道,他们早已被各种的味蕾刺激所吸引,而容不下一点点纯粹。
您想喝碗,和我一样的汤吗?
不不不,你自己做自己的,我的可不给别人呢,才熬了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