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陵布衣”到“千秋诗圣”——杜甫

说起唐朝著名的诗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李白和杜甫。我们现在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瞥又添半个乱世,那么为何会如此呢?同生活在唐朝,两位诗人为何又会相差这么大呢?后世的我们称杜甫为诗圣,那为何他不是圣人呢?

让我们来看一下杜甫的一生吧。我们可以将他的一生分为4个阶段。第1个阶段,使他在35岁之前,用他自己的诗来说就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第2个阶段是他35岁到44岁。用他的诗来说就是,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第3个阶段是45岁到48岁,这个阶段的他主要是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第4个阶段,则是48岁到58岁,总的来说就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为什么可以将它分成这4个阶段呢?这其实和杜甫的经历他的精神境界有关。

在第1个阶段杜甫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时候,可以说这是一个血气方刚,踌躇满志的青年。甚至于与李白有些相似。他有着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的才华。而他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

那么他为何会如此呢?这与他的家风世风禀赋都有关。他之所以满腹才华,那正是因为他的家风,杜甫有两个精神上的偶像,一个是他的祖先叫杜预,而杜预这个人文武双全。他既可以带兵打仗,又是最早为春秋做作注的人。另一位精神偶像则是杜审言,那是杜甫的爷爷,也是一位才子。正是在这样良好的家风下,才成就了杜甫的才华。而杜甫年轻的时候还颇有一点放荡轻狂,这需他的世风有关。因为杜甫年轻的时候,大唐还是一个盛世盛唐。所以当时的年轻人都是壮志凌云,一心想为国家做事,而杜甫也是如此。所以尽管在他第1次科举失败的时候,他还是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再加上杜甫天生自有的天赋,这就是青年时的杜甫。

那么接下来的杜甫,他会去向何方呢?

那么这就到了第2个阶段,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这时候的杜甫在长安的生活可谓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虽然他变得不再那么壮志凌云。而他又经历了两次科举,但因为李林甫的野无遗贤,所以他的科举都落榜了。这时候的杜甫生活变得落魄,而他的济世梦也无法实现。而他的视线就转向了百姓,他看到了,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于是他开始忧国忧民,有百姓的生活,有大唐的衰落。

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呢?一种这样的一种结果是必然的。因为杜甫想要做的是帝王师,但是皇帝并不愿意自己受到约束,而且杜甫在求的其实是天爵,而朝中执政的那些人,他们在求的都是人爵。所以即使杜甫做做官了,也会处处受到排挤,皇帝也将会对他失去信任。杜甫与他的理想就越走越远。但杜甫发现他的理想好像不能实现之时,他就开始去关注那些黎明百姓的生活,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杜甫,更加坚定了他的理想。

那么杜甫这样的选择,与他的家风世风和禀赋都有关。这个时候家风对杜甫的影响就不大了,因为他之所以这么做,与他的家族没有任何关系,就是他的自己的思考,他自己的决定。对杜甫影响最大的还是世风,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他的理想就无法实现。 而杜甫的禀赋在这其中影响也不大,因为他现在也无法施展他的禀赋,而他的禀赋也就变成了他所写的诗。

接下来就到了杜甫的第三个阶段,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由于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盛唐也变得更加衰落,杜甫就在其中不停的辗转,他写过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写过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在安史之乱时他先被叛军困在了长安城中,被迫与家人分离两地。不过好在他逃出了长安城,逃到了唐肃宗身边,肃宗极为感动,让杜甫有了一个官。但是由于杜甫晋中直言惹怒了唐肃宗,于是被贬到了华州参军,这是杜甫离实现他梦想最近的一次,但是还是失败了。之后他回了一趟家乡洛阳。在这期间,他看到了许多百姓的疾苦,于是他都将他们化作了他的诗。也就是在这期间杜甫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中写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他在无家别中写道,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一个人连可以告别的家都没有了,这还怎么作为百姓。他在为百姓而呐喊,也在为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无人理解,无依靠而呐喊。所以杜甫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但在这个时候杜甫是支持战争的,因为这是在收复失地。而且他虽然优,虽然愁。但是他有的有对象,愁的也有对象,他为百姓为国家而忧而愁。不过这个时候杜甫也明白他的济世梦无法实现了,而他与家人逃到了成都,在这里是他物质生活上过得最好的时候。所以他写下了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同样,这也与杜甫的家风世风和禀赋有关。在这个时候,家风和禀赋对杜甫的影响非常小,杜甫也想像他的祖先一样去施展抱负,但是他却做不到,所以他的才华也无以看出。而在这样的一个世风中有许多种选择,比如归隐或者加入叛军等,但是杜甫做了他自己的选择,忧国忧民。

接下来就到了杜甫的第4个阶段,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个时候他现在在成都生活,又到了重庆,最后到了湖南,在成都时,他也在为百姓忧,他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那么对于杜甫来说飘飘何所似的是什么?既是杜甫物质上的生活,他无法回到家乡,也是他精神上的飘渺。他的既是梦无法实现,没有人理解他,在这时他早已没有了以前的轻狂。而且对于现在的杜甫来说,他忧,忧的很沉重,但是没有可以忧的对象。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写下了,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啊,对于杜甫来说,他当然希望自己是因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有名,并非是因为他的文章写的好,到了他这个年纪,应该实现了志向而退休的,但是他现在却还未实现他的志向。在这时,他也写下了千古名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大唐的衰落时间的流逝,杜甫的志向,就像无知可议的鸟儿一样。本来悲秋就已经很背了,但他还常作客,杜甫这一生都是在做客中度过的,而且不是短暂的旅途,而是万里悲秋。本来多病就已经够苦的了,但他还是独等太这个毒指的是他志向上的独,没有人理解。本来登台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志向,杜甫却做不到,而且还是百年,那就是一生啊。所以种种艰难苦恨下他两鬓斑白,古人常说借酒消愁,但是杜甫现在连最浊的酒都买不起,所以他的愁也就无处可消。杜甫已经将对自己生命的忧和对家国天下的忧融为了一体,杜甫的忧已经变得无处安放。

那么杜甫之所以成为这样,与他的家风世风和禀赋的关系都不大了。何为家风?如果原本就有很好的家风,那就将它传承出去,如果没有那么自己就成为家族的始祖,成为那个第一人,而杜甫现在就成为了他们家族的代表。何为世风?同样就是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言人。而杜甫将他的禀赋变成了他的诗,他的文字。

现在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这样的杜甫为什么只是诗圣而不是圣人?我们所说的儒家圣人是要做到立功立德立言的。而杜甫可以说他做到了立德,他自己是有很高的德性。而儒家所说的立言,其实是将自己的思想整理成一套体系而传承下去,但是杜甫并没有做到这一个,他将他的思想都写成了诗,这可以算得上是某种程度上的立言。而立功,其实这是杜甫一生都想做到的事情,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成。

这就是为什么他不是圣人而是诗圣诗指的就是杜甫立言的诗,而圣就是他立德的圣。

杜甫将整个天下百姓的疾苦都肩负到了他的身上,于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他对于家国天下的忧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是杜甫一代诗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杜甫,我们中国人,都是耳熟能知的,我们也知道他被称为诗圣,但是他为什么会得到“圣”这一响彻千古的称号?他又为何受到...
    橄榄树桐阅读 211评论 0 1
  • 杜甫,被人们称为一代诗圣,而朱熹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被说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真君子之一,同时,人们也说他的诗是"沉郁顿...
    胡畅舟阅读 274评论 0 1
  • 说到盛唐诗人,最绕不过的便是李杜二人。虽然他们二人共享盛唐诗人的最高名誉,但是他们又是迥然不同的两种人。李白被后世...
    洵张阅读 270评论 0 1
  • 一代诗圣杜甫与诗仙李白生活于同一个时代。两个人虽然同样拥有远大的济世梦,可是李白对于济世的态度则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YuMoo555阅读 406评论 0 1
  • 在诗词当中,有很多个杰出的人才出现,就比如说诗仙李白,诗鬼王维,那么诗圣就是我们在唐代非常出名的杜甫。他和李白经常...
    良子张阅读 17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