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要有丹田之气,不可装腔作势。古人论文,讲气贯长虹,力透纸背。
毛泽东也论文,他不以泉比,而是以黄河来比:“文章须蓄势。河出龙门,一泻至潼关。东屈,又一泻至铜瓦。再东北屈,一泻斯入海。”
毛说:“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
无论才学,他都是立志要超今人和古人的。如果说苏文如泉之涌,他的文章就是海之波涛了。
毛对中国的传统典籍烂熟于心,还能翻新改造,结合当前的实际。
1、从典籍中找根据
2、从经典中找方法
3、为了增加文章的渲染效果,随手拿来一典,妙趣横生。
毛的用典是出于行文之必需,绝不卖弄,不故作高深地掉书袋。他是认真地研究并消化了经典的。
毛文是充满辛辣的讽刺和轻松的幽默的,不装不假,见真人性。
透过硝烟战火,我们随处可见文章中对敌辛辣的讽刺和对自己人幽默的谈吐。讽刺和幽默都是轻松的表现,是举重若轻。
他说:“我可以用十二分的力打倒你,但我不用,我只用一针轻刺你的穴道,你就酸痛难忍,哭笑不得,仆身倒地,这是讽刺;我可以用长篇大论来阐述明白一个问题,但我不用,我只用一个笑话就妙解其理,让你在轻松愉快中茅塞顿开,这是幽默。”
总之是四两拨千斤。这是一个领袖对自己的事业、力量和韬略有充分信心的表现。
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