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成长日记第二篇,今天是9月1号,开学季,我来写写我的中学生活。
1991年,14岁的我成为一名初中生,学校在离家四十分钟的乡镇。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学会骑自行车,每天来回全部靠步行。
还记得第一次报名时,是坐着父亲的“二八”大自行车去上学的,再后来是和村里小伙伴们一起背着书包,每天沿着田间的小路,一路追打着去上学。
由于中午回家吃饭,来回步行太累,我选择中午在学校吃饭,需要从家里背米到食堂换成饭票,打菜的话 ,有两毛、三毛到一块钱的菜,条件好点的同学,每天都舍得打荤菜,而我,只是偶尔的打些素菜,大部分都是早晨在书包的中间塞上一个小瓶子,装上咸菜带到学校,一瓶咸菜可以吃两个中午。
还记得有一次,瓶子没有盖紧就急急忙忙背上书包去上学了,跑到学校一看,瓶子漏出的咸菜水,浸湿了书本,那一天,整个书包里散发的都是咸菜味,搞得同桌忍不住捂鼻子……
回到家,洗洗书包,下一次装菜瓶的时候,会更小心,因为我舍不得打菜。父亲是民办教师,母亲务农,弟弟、妹妹都在上学。
那时候父母忙于农务,每天都是我自己烧早饭,早饭也只是白水泡饭或稀饭,鸡蛋是有的,只有一个,那是留给弟弟吃的。每天早晨吃上一碗或两碗稀饭,根本抗不住饿,常常是十点钟左右,肚子就饿得叽里咕噜的响。食堂饭菜的香味飘进教室,咽一下口水,强打起精神,继续听课。
好不容易等到下课,拿起白色的大搪瓷缸直奔食堂,食堂的门口人挤着人,饭缸子碰撞着饭缸子,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一个个小手臂把饭票举得老高,因为大家都一样,肚子都很饿……
家庭富裕的同学常常去旁边私人食堂吃饭,那边伙食好,菜也贵,人少,看他们悠哉悠哉地吃饱了回来,感觉他们过得真的是富豪一般的生活。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我也能够去那里饱餐一顿,该是多好啊!
虽然生活上有些艰苦,但学习上,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念,晚上回家,做完一堆家务之后,第一时间写作业,常常写到很晚。
如今,时隔几十年后,女儿已经到了我当时的年龄,回忆起这段往事,还是有点忍不住鼻子发酸,心中有万分感慨……
宝贝:当你看到上面那篇文章的时候,不知道你有什么感想?对比我以前的生活,现在你的生活,可谓天上地下,妈妈每日三餐做好你的后勤工作,希望你能珍惜这一段美好的学习时光。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你课本上那篇《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的“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这篇文章的释义,你已经背得十分熟练,它之所以被选入中学课本,就是为了勉励同学们能够勤奋好学,并学有所成,我也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