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通注(7·8)

【原书卷七·八】

原著:袁 枚   注释:陈 立

苏州枫桥西沿塘,有余本家渔洲居士,乃前明六俊之后,爱客能诗。家有渔隐园,水木明瑟,余为作记,镌石壁间。每过姑苏,必泊舟塘下,与其叔春锄、弟又恺,为剪烛之谈。年甫五十而亡。有《新柳》一律云:“二月韶光媚,春风嫩柳条。含烟初作态,浥露不胜娇。腰细柔难舞,眉疏淡欲描。丰神与谁并?好女乍垂髫。”

枫桥,音fēng qiáo,江苏苏州西郊的一座古桥,位于姑苏区,跨上塘河。枫桥以唐代诗人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而闻名天下,现与寒山寺、铁铃关和枫桥古镇共同组成枫桥景区。一说旧名“封桥”,因漕运夜间封此桥禁止船只通行。后讹为“枫桥”。《吴郡志》卷十七:“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又一说原名枫桥,一度讹称封桥,宋·王珪亲书唐张继《枫桥夜泊》诗,一字遂正视听。始建于何时,待考。现桥为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建。咸丰十年(1860)毁。同治六年(1867)又重建。

本家,音běn jiā,释义:1、同宗族、同姓的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八回:“胡府又来了许多亲戚、本家。”李季《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心事》:“区委书记五十岁,和志红是本家,他也姓杨。”2、俗称已嫁女儿的娘家为本家。唐·顾况《弃妇词》:“今日妾辞君,辞君欲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3、代指老家、原籍或原来的家。南朝·宋·袁淑《效古》诗:“讯此倦游士,本家自辽东。”唐·李白《赠张相镐》诗之二:“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4、部分地区语言对第三者指称当事人。如:本家不来,别人不好替他做主。

渔洲居士,即袁廷槱(1736—1786),字启蕃,号渔洲,贡生。办事干练,孝友笃诚,仗义疏财,工诗文,所著有《渔洲吟草》。妻王氏乃王廷魁(字冈龄,号盘溪,吴县岁贡生)女。袁永涵长子,袁廷梼(1762—1809,字又恺)之兄。按:槱,音yǒu。

前明,即前朝明代。

六俊,是“吴门袁氏六俊”的省称。在苏州,袁姓氏族主要有两支,皆源出汝南,在南宋兵燹之际南迁至吴。一支是渡桥袁氏,元代诗人、藏书家袁易,明代高官袁洪愈、诗人袁学澜就出于这支。另一支便是吴门袁氏,迁吴后世守忠信孝友。至明朝时,家族中先以著名的政治人物袁袠(zhì)为代表的“袁氏六俊”崛起,门楣开始显赫,后又有“三英”、“三贤”、“六贤”美誉继起,使得家族迅速崛起壮大。吴门袁氏传五世至袁敬。生子三人,即六世袁鼎、袁鼒、袁鼏。在此三人的儿子中,有六人在学术、文化、文学各方面都颇有建树,号称“吴门袁氏六俊”,是指“表、褧、褒、袠、衮、裘”。其中衮、裘同胞,袁鼒与侧室华氏所生;表、褧、褒、袠同胞,袁鼏与妻葛氏所生。按:袠,音zhì;鼒,音zī;鼏,mì;褧,jiǒng;褒,音bāo;衮,音gǔn。

渔隐园,即位于苏州枫桥西南西塘附近,江村桥以南的“渔隐小圃”。清·袁枚《渔隐小圃记》载:“吾宗有贤,曰渔洲居士,居士有园,曰渔隐小圃……渔洲告予曰:‘此外舅盘溪王氏之故居也,沈文悫公与一时名流赋诗于此,石刻尚存。’”又有王昶《袁又恺渔隐小圃记》载:“圃之先为王冈龄居,名江村山斋。……又恺之兄,冈龄女夫也,故是圃归袁氏,又恺拓而新之。”顾禄《清嘉录》卷三游春玩景:“又枫桥西,沿塘小停云馆,本为国朝王庭魁宅,后归袁廷梼,葺为渔隐小圃,后查氏改为绉云别墅。”从以上三段记载我们可以得知该园林的主人及名称变化。第一代主人王庭魁(园名:江村山斋、盘溪草堂、小停云馆、停云斋),第二代主人袁廷槱(园名:渔隐小圃),第三代主人袁廷梼(园名:渔隐小圃),第四代主人查氏(园名:绉云别墅)。渔隐小圃的位置,据载“枫桥之水,从梁溪来,过桥分支西南流,别为西塘,又有桥,名江村,其南则袁子又恺‘渔隐小圃’在焉。”“入枫桥半里而近,有小溪通胥江,溪旁夹岸,各数百家。岸西有老柏合抱修篁成林者,为袁氏竹柏楼。”因此可以判断渔隐小圃位于江村桥南侧西堍。

春锄,似为袁永淳,后改名为袁煜。有资料称袁永淳是袁廷梼的叔,但没有见到袁永淳的字、号为“春锄”的资料。

又恺,即袁廷梼(1762—1809),字又恺,一字寿楷,后名廷寿,号寿阶,一作绶阶。袁永涵次子,贝墉岳父,钱大昕、曾燠弟子。监生。居金昌亭。嘉庆二年(1797)迁居枫桥渔隐小圃,奉母筑贞节堂。5岁而孤。好读书,博览强记,尤精于小学。与钱大昕、王鸣盛等人讨论经学,考据精当。以富藏书闻名,有藏书楼“小山丛桂馆”,后因收藏到元代袁桷之砚和袁氏名人砚五方,改名“五研楼”,顾广圻为此作有《五研楼赋》,蓄书先后达7万余卷,皆宋椠元刻及传抄秘本、金石碑版、法书名画之属。

剪烛,音jiǎn zhú,意思是剪掉多余的烛芯以维持明亮的照明。古代晚上是用烛灯来照明,蜡烛燃烧久了,露出的烛芯就会变长,影响燃烧与光亮,所以需要剪掉多余的烛芯以维持明亮的照明。后以“剪烛”为夜谈之典。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欧阳彬《生查子》:“竟日画堂欢,入夜重开宴。剪烛蜡烟香,促席花光颤。”

浥露,音yì lù,湿润的露水。浥:湿润意思。露:露水。宋·易士达《山花》:“山花浥露靓晨妆,着向行边自在香。”宋·陆游《闲游》:木苗浥露有奇香。

垂髫,音chuí tiáo,亦作“垂龆”。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书卷七·八】苏州枫桥西沿塘,有余本家渔洲居士,乃前明六俊之后,爱客能诗。家有渔隐园,水木明瑟,余为作记,镌石壁...
    真老实人_425a阅读 556评论 0 2
  • 卷十(二二) 【原书卷十·九三】姬传姚太史云:“诗文之道,凡志奇行者易为工,传庸德者难为巧。”理固然也;然亦视其人...
    真老实人_425a阅读 633评论 0 4
  • 【原书卷七·二六】吴中诗人,沙斗初、张昆南外,有张玉穀,诗工古风,在家渔洲处一见后,遂成永诀。仅记其《乌夜啼》云:...
    真老实人_425a阅读 356评论 2 1
  • 起名真是个难事 前言 现在上户口或者出生证明上使用的字要求必须符合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网上找了各...
    笨鱼天阳阅读 3,111评论 0 3
  • 做记者时写的文章,现从报纸上扫描下来,有诸多错漏,见谅 很希望与网上的朋友交流沟通,听取意见和高论。网上文章比较凌...
    宇宙奇妙天阅读 3,47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