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吵闹不听,一吼,孩子就乖乖服从了,于是吼成为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制胜法宝。
他们不知道的是:父母的吼叫,不断放大了自己的不良情绪,模糊了教育的焦点,最终自己想要的教育变成了无意义的情绪发泄。
其实,孩子并没有因为父母声音低了就不听话了。相反,很多时候,有些指令,父母只需平静而温柔地说一次,孩子就很好地去执行了。
父母说话的音量越高,孩子接收的信息越少。
一方面是因为高音量本身会使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另一方面高音量会使孩子害怕,而害怕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阻碍信息的接收
从某种程度而言,音量确实就是教育的死敌!
当我们大吼着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孩子的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顺从、迎合、承诺、认错乃至发呆与哭闹,都不过是迫不得已下自我保护机制。
正如教育家尹建莉指出的: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
能让孩子变得听话,却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好的家庭教育,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基础。
我们很多时候,大声吼孩子,初衷是好的,或是为了让孩子重视自己所说,或是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儿童发育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
父母长期冲着孩子大吼大叫,会产生类似于体罚的后果。
孩子的焦虑、压力和抑郁程度会增加,会产生更多的行为问题,亲子关系也会恶化。
在日积月累的吼中,孩子与妈妈的亲子关系越来越糟,孩子对妈妈的“疾言厉色”也从畏惧走向适应再走向厌烦与对抗。
不少父母可能会发现我们的凶、吼、吓能一时收效,可是,最终,我们却会无力的发现,我们的音量越大,教育就越无力。
北师大教授钱志亮曾指出:
“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最好的父母是能在教育孩子时,放下身段,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与解释;
在教导时,放低音量,温柔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期待。
无论孩子犯错与否,我们都好好说话吧!
你会发现,当我们低声调和孩子沟通时,我们可以更理智平和,孩子可以更集中注意力听,并更好的进行思考。
你会发现,教育里,温言暖语比疾言厉色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