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于光影流转中,探求文化瑰宝

(指导老师∶李玲利 李代明 通讯员:王珊 杨烨)


为深入了解湘潭纸影戏的发展历程和表演制作,7月10日上午,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学干部赴湘潭市社会实践团来到湘潭市的宁静一隅—— 升平轩纸影博物馆,在这个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创新的地方开启了一趟关于光影、色彩与声音的文化之旅。


匠心独运--纸影戏的创作艺术


一踏入博物馆,大家仿佛进入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光影交错、色彩斑斓的古老世界。展厅内,专属的灯光打在一排排精美的纸影戏道具上,使得每一件展品都显得格外生动。馆内的展品不仅精美还丰富多样,从生动的动物形象到经典的戏剧人物,从精美的剪纸到华丽的戏服,每一件都凝聚着非遗传承人的智慧与心血。吴渊馆长为大家介绍说,每一个影偶的制作过程都长达18道程序,其中最特殊的工序是目前只有湘潭纸影采用的——双层雕刻技术。在这里,大家可以将影偶拿在手上近距离观察,我们发现这虽然是纸影,但是表面看起来并不像纸张那般粗糙,而是像玻璃制品那样光滑,通过馆长介绍得知这是因为在纸张的表面涂了一层特殊的颜料。在古代,粘连双层纸张用的是米糊,而米糊最容易遭虫蚀,这层颜料不仅可以避免虫蚀,还可以抵御南方高湿度的空气,这些工艺,让我们不禁感叹先人的智慧。

图为纸影戏人偶特写


在馆长的讲解下,每一个影偶都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和故事,那些看似简单的纸片和竹签,也有了深厚的历史缘由,耐人寻味又栩栩如生,充满了盎然的生命力。


舞台光影--纸影戏的表演艺术


为了让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纸影戏的魅力,博物馆特别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在这里,大家可以亲手操控纸影戏人物,感受通过光影讲述故事的独特方式。期间,吴升平老先生乘兴而来为我们演奏了纸影戏表演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二胡和马头琴,甚至一人操控三个影偶进行表演并伴以脚步击打动作和演唱,大家都被吴老的精湛技艺深深吸引,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惊叹。正是因为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能让老先生对纸影戏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了如指掌,表演技艺到达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后续的交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吴升平老先生和吴渊先生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纸影艺术,一起自费出版了介绍纸影艺术的《湘潭地方影子戏》一书,受到了海内外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此书的出版发行,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实际行动,也是建设文化雨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这一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德艺双馨的纸影艺术家,用热爱和坚持把我们的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下去。

图为吴升平先生表演纸影戏

创新发展--纸影戏的未来展望


除了常规的展览和互动体验,升平轩纸影博物馆还经常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采访和参观学习。在今年暑假期间就有好几只来自各校和社会的队伍来到博物馆,在活动中,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纸影戏表演,还可以亲手参与纸影戏影偶的制作过程,除此以外,升平轩纸影博物馆还设计创造了许多纸影文创周边,让大家可以将这份传统的艺术带回家中。


为使更多的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纸影戏的发展历史及操作技巧,博物馆团队把影戏台搭到社区、校园的讲堂上,让大家能够近距离欣赏纸影表演的同时了解古老的纸影文化。在常态化进社区的活动中,纸影戏深受社区老人和小孩的喜爱,既能观看表演又可以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影偶的制作流程,活动结束还能收到精美的纸影文创周边。通过亲身体验,让青少年从小了解和学习我国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下沉浸式地感受纸影魅力,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为纸影戏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吴渊先生进入社区宣传纸影戏


升平轩纸影博物馆不仅是传统艺术的展示平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纸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激发起公众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里,每一次参观都是一次历史的追溯,每一次体验都是一次文化的敬仰。升平轩纸影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探访,逐渐成为湘潭乃至中国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升平轩纸影博物馆诚挚欢迎每一位对传统文化怀有敬意和热爱的朋友。在这里,您将不仅仅是观众,更是参与者,是传承者。让我们一起走进纸影戏的世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