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你在自顾自的讲述你的事情,或者你评价一样事物,可能不经意间就会刺痛别人。(有时候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更何况有的言者根本没注意到或者不在乎别人的感受,那问题就更大了)。
争执和争吵最大的根源在于没有把别人当成一个真实的“人”去看待,所以才会显得没了情商。不是所有人都会和你有一样的想法,否则别人的行动怎么会跟你不一样的。要知道人与人虽然表面上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脚踩着同一片大地,但其实本质上的区别是很大的。而正是因为大家背后的认知和观念的不同,才导致了行为的不同不是吗?很少有人能够在别人面前极度坦诚自己的无能,特别是那些没有太多成功经验的人。
因此,无论面对比你强还是比你弱的人,都不要跟他妄想跟他们过多的展露自己,或者做到真正的“开诚布公”,没必要。人都是自私的动物,有些人的元认知能力(不懂得思考之思考,认知之认知)甚至还没有开窍,大多数人不说根本做不到正确的“行动”,可能连正确的“认知”都没有。
况且,“说到”和“做到”之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而这中间的路程才是值得我们去经历、打磨自己的。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自我的成长上,而不是“证明自己”。你无需证明自己,因为你如果最后成功的话,那么结果自会替你证明,那种证明才是强有力的。如果你无法成功的话,那你努力证明其实也是徒劳的。
不要与他人讨论一些观点问题,讨论就会有分歧。谁又愿意被证明自己不如他人呢,谁又愿意被证明自己的思考是错的呢,谁又愿意被证明自己考虑的不够深刻呢,谁又愿意被证明自己每个方面都不如别人呢。这样的话人的自我合理化机制还怎么运行呢,如果运行不了,人怎么活得下去呢。
再者说了,你的话语改变不了一个人,毕竟我们大多数都是“人微言轻”的。努力关注自己的成长,成为那个能说“那种话”的人。到了那时,即使你不主动与别人交谈,别人也会主动来向你请教。那时候,你的话语才会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在此之前,行动大过一切,努力践行那些对你而言最为重要的事情,早日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才是更重要、最重要、最值得去做的事情。
是否人如果不经历一些挫折和打击之后,就无法明白“真理”呢。一定程度上可能还真是。有些人(包括我)貌似提升了认知之后没有按照正确的指示去做事情,还是沉浸在自嗨、自我催眠、自我放纵的世界里。偷懒、情绪化才会随之而来。已经忘记了理性思考,只顾着贪图享乐,更重要的是没有去践行那些自己认为该做的、更重要的事情,让这些无聊的事情占据了注意力还不自知,这才是最可怕的。
再者,我们常常高估了人与人的之间关系的牢靠性,或者说友谊的“质量”,再或者说低估了人的“自恋”程度。人都是首先爱自己的,这个毫无疑问,少数的人爱自己之后还会去爱别人,其余的人脑海里可能根本没有“别人”这个概念。
所以,也不要试图故意去激怒别人,因为当你的目的达成的时候,你在别人心里也已经进入了黑名单,不要做这种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的事情。
鼓励对人来说是一种“刚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鼓励(不是客套话的那种)。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好像都不太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秀,尤其是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我们好像很难真诚地鼓励别人,仿佛那样就显得自己很low。我们总是暗暗地比较,暗暗地嫉妒,甚至暗暗的埋怨,想要超过身边的人。我们把自己看的太重,把别人看的太扁。记得王冲之前跟我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牛逼的。”
总之,不要与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多多鼓励别人才是正道,虽然可能你内心对此不屑一顾。不过,我们正是要看见别人的好,那样我们才能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如果我们看不见别人的好,只能看到缺点,那我们再也无法从别人那里学到有效经验了。还有就是,别人怎么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认为的,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去做的,不要把过多注意力浪费在揣摩别人的想法上。
如果觉得身边的人真的没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那么努力提升自己,然后离开,这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伟大与渺小
——所谓伟大,往往起源于最渺小的开端,成就于最渺小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