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天气很好,曾潜3点45分出门,点了一根烟,步行去地铁站。他既不想到得太早,也不想迟到。最终提前15分钟到达,在楼下又抽了一根,才上楼。
咨询室的门关着,他便在熟悉的楼道里来回踱步,思考着今天要聊的话题。4点55分,门还没开,他只好去敲门。
“稍等,马上来。”老师在楼上喊道。
“好的,不急。”反正天不热,可以多等一会儿。
门开了,迎接他的是老师熟悉的笑脸。
进咨询室后落座,老师递给曾潜一瓶水,转身去拿咨询记录。
曾潜在沙发上调整着坐姿,他不知是该靠在沙发上,还是该挺直上身端坐。反复几次刚好被老师看到,老师问:“怎么了,坐着不舒服还是有点儿紧张?”
曾潜挺直上身说:“不紧张,但是有些拘谨,我在外面通常都不知道怎样坐才不影响别人。”
“看来您对自己有很多约束,总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嗯,在别人家,我很难放松,就怕哪里做的不对影响到别人。我是一个规则意识比较强的人,一般不会做出格的事,这对我是约束,但也让我因此受益。比如开车,我认为心中有规则意识,即使有疏忽时候,也很少会违章……”他一口气说了很多。
“遵守规则,还能从中受益?”
“嗯。”
“您有没有想过,您总替别人考虑,会不会是属于雷锋式的越界。”
“越界?老师,越什么界?”
“是的,越界。就是像雷锋一样,无私地替别人考虑,甚至把别人的责任也由自己承担了起来。但是,越界考虑或承担责任的后果是,有的人感谢,有的人可能会反感。”
“听您一解释,我觉得还真存在这种情况,比如,我会替我老婆想她该想的事,认为是在帮她,有时她就会不高兴。”
老师笑了笑,说:“您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会想得到什么呢?比如,让别人回报您什么?”
“希望他们能够看到我做的事情,给我一些与此相关的反馈。这些反馈,我会认为是自己被接纳的一种标志。”
“您对别人有要求或需求,那么这属于正常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付出要有回报,别人要为您的所作所为付出一些行动。”
“只是反馈……”
“也算行动。”
“嗯,好吧,别人的反馈是我需要的,甚至是渴望的。”
“我想到一个问题,现实中有没有这种可能,您为别人着想,而这个人呢又很精明,比咨询师还要敏感,他会不会怀疑您的动机,或者误会您的做法呢。”老师说着,伴随有身体向后仰,靠在沙发上,双手竖起夹紧在胸前的动作,面部表情也是充满疑惑。她的形象很逼真。
曾潜说:“这个问题,我似乎考虑过,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没有那个情况,因为,对不熟的人,我不可能越界,也不会产生误会;对朋友,彼此都很熟悉,更应该不会。但是,发微信朋友圈时,我虽然很慎重,但依然可能会有人误会,因为,我也会误会别人发的一些与我价值观不一致的内容是否有所指。”
老师点了点头。
“所以,以前我发东西,会屏蔽那些可能质疑或误会的人。但是,自从上次和您讨论完发圈儿的问题,我就不再屏蔽了,如果发,就大大方方让所有人看见。”曾潜有点儿跑题了。
“那么,关于反馈,如果您得不到,会很在意吗?”老师继续发问。
“我不会特别在意。”
“做完好事,得不到赞赏,也不是什么大事对吗?”
“老师,就是现在,我在想,我意识层面确实没有把这些太当回事,但是我不确定潜意识……”
“我也想说这点,”老师竟然打断了他(咨询师一般不会打断来访者),“虽然不是大事,当然也可能会在你的潜意识里影响你,所以你还是一直希望得到反馈。不过你的自我功能还是很好的,不用担心。”
“您的话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馈。上次您说我需要能够被引领的关系,我确实需要,需要灵魂伴侣。”
“能够接纳,包容,关爱,引领的角色。”
“咨询师就是这样的角色。”
“我又有一种考虑,您知不知道’客体的爱’和’自恋的爱’?”
“不知道。”
“客体的爱是,针对一个客体,我去爱他,而不管他爱不爱我,我爱就够了;而自恋的爱是,我爱别人,通过别人的反馈,来满足我的自恋。”
老师说这些时,曾潜不由心头一惊,虽然他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自恋的爱,但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我觉得您说的这个自恋的爱,可能符合我的情况,但是我不确定。也许,我是爱自己的。”
“爱自己,这个词很好,比自恋的爱听上去好多了,你回去的记笔记的时候,可以直接记成爱自己。”
的确,爱自己是个褒义词,而自恋多多少少有贬义的成分。
随后,老师讲了各种水平的自恋,健康的和有障碍的。曾潜曾问过老师,关于曾奇峰讲的自卑也是一种自恋,是和自己创造出来的自己相比的理念。老师当时没有回答。今天看来,他自卑也自恋,他可能只爱自己。但是如果爱自己,不妨碍别人,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
还剩一点时间,老师拿出曾潜画的家谱图和写着优点的纸。看了一下曾潜新添的内容,觉得还是太少了,要求他把这页纸先写满。
曾潜把家谱图中的各种关系向老师描述了一遍,又在她的要求下,加了几条表示关系线。最后老师问他,“现在看这张图,你有什么感觉。”
曾潜不知道老师想要什么答案。他使劲想了一会儿,说:“上一代人的婚姻关系,对我有影响,总感觉越是不想要的,就越是会沿着它的途径走。”
“这是个好问题,下次我们就从这儿开始讨论。”
结束后,曾潜占用了老师一些时间。他想知道基于自己的情况个人体验体验需要做多久。老师告诉他说,大概十次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他有时间并且能够负担费用的话,多做几次更有好处。因为他是个人体验,并不针对具体问题,所以并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说到这儿,曾潜终于明白个人体验和普通咨询的区别了,此前他一直纳闷老师为什么不给他定咨询目标。个人体验不针对具体问题,自然也无需设立咨询目标。
最后他告诉老师,决定参加她的团体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