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感谢王老师和李老师给我这样一个做,来访者的机会,也是我中级五期班实战以来第一次做来访者,那么其实不同的角色真的是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今天作为来访者,反而比我作为咨询师感受,感悟到的更深刻、也更多。
1,怎么去更好的贴着来访者。那么在倾听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听出来,对方在意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对方做过哪些努力?哪些努力是有效的,这样才能真正的把握来访者,想谈的目标、他的资源、那么也就是在目标形成的同时,更多的去探索,他曾经的努力中,有价值、有意义的那一部分。
2,共情,也就是说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换位体验理解到来访者的感受和体会,然后把这份感受和体会反馈给他,来访者真正想要改变的是什么?对他来说这个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对他的意义是什么?也就是说,既然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那么这种状况的存在,可以让他得到什么?也就是说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负面的,这件事情,既然这么久一直没有解决,也一定有它的道理和难处,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也应该是一个重新建构吧,这样会让来访者去看到,这件事情,其实对他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所以说,才会成为一个问题。
3,具体化要什么时候运用。当刘老师在课程上是这样强调的,在目标,资源、一小步,这三块儿里边儿都可以用具体化,但是还是需要有所侧重,比如说这问题已经,描述的很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去探寻他想要的目标,那么在目标确认以后就可以去探索例外了,在例外里面可以更多的停留一些,因为这些面向解决,是来访者愿意去谈的,也是让他有力量的部分。那么这时也需要咨询师有很强的觉察力,从来访者描述的例外中找到,有意义的点,也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可以深入的去探索一下。这些例外是怎么发生的?当时有谁在场?那么给他什么样的启发?还有什么可以帮助到他?那么如果说,在这些帮助,存在的情况下,又怎么更好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我实现了以后,又跟现在有什么样的不一样?那时候自己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候的自己,有可能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些什么?有谁可以看到自己这些变化?他有可能,给自己有什么样的反馈,自己听了这些。有可能会给他什么样的回应?那么其中也可以加入评量问句,引入进来一段时间的小目标,也可以带出下一步一小步的行动,那么其实整个,焦点式的咨询,就可以很流畅的进行了。
所以说刘老师也说过,焦点式的咨询,看是容易,其实真的不容易,那么当你功夫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呢,又会觉得他也是很容易的,因为资源都是来访者带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他的,就看咨询师,能不能从来访者的这些描述中,看出她的这些正向的部分,给重新建构,慢慢的切入目标,就可以很顺畅的把这个咨询做完了,那么在整个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把焦点理念内化成他自己的一部分,才可能更有效的去倾听陪伴来访者。
今天作为来访者这种感受更为突出深刻,体会也是特别的多,也就是说,不同角色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谢两位老师今天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和交流,希望我们在共通的共同的学习之路上,能抱团成长,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