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4, 2015 5:45 PM
注:
-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叫佚名的名人,我只是替他把他的想法从键盘上敲出来。
- 我从未见过他,但我确认这是他所想的, 并且他一定是这么想的。
- 我并不知道我的确认有多少把握。
沟通的难处在于很多时候你并不能直接通过对方的话语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在英文里, 有个很好的单词表达这种情况, 『literally』,即你不能简单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来推导对方真实的意图。
之前我常困惑于中国人之间的交流非常费劲, 不愿意直接表达真实的想法,总是各种拐弯抹角。后来发现不光是中国人这样, 美国人也这样。 任何民族都这样, 这是存在于整个人类沟通中的普遍现象。
一个很大的缘由是说话人不想直接点破所带来的冲突,或者会造成听话人的反感,只能通过一种让对方意会却又能保留对方颜面的方式,这是一种善意的间接。还有一种恶意的, 通过间接表达的方式使得描述模糊化,从而想传达意会的观点而给自己反悔留下余地。如果之后想要传达的想法被证明为有问题, 说话人到最后可以把责任推给听话人,因为听话人会错了意。这样可以使自己更加安全。这是人性趋利避害的基因。
实际的案例可能更加复杂。基本上沟通就是这样,需要在各种人类语言的模糊基础上来推断语言背后的真实意图,而不仅仅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本身。
对于机器来说, 间接表达很困难。当然对机器来说,这也没有必要。 因为我们的假设里, 机器没有情感, 你直接告诉机器某个事实并不会对它造成什么情感上的伤害。
而在人和人构成的社会里,在沟通的过程中情感尤为重要。作为工科出身的我, 以及不善沟通的我, 以前很难理解。 在和机器的交流过程中(Programming),非常简单直接, 告诉机器命令就好了。 然后在和人的交流过程中, 沟通变得异常复杂。 一个简单的指令, 你需要考虑到接收人的情感状态(俗称心情), 环境上下文,传达意图以及面部表情、语气都很重要。 这也是我厌烦人类的一个原因。 我憧憬人类和机器一样简单, 直白, 善良。我愿意相信人本善,但从逻辑角度来讲这是讲不通的。因为如果善良有其对立面 — 不善良,你基本上无法构建一个单磁极系统(和这句话一样,我用了『基本』这个字眼)。
如果假设机器是善良的, 而善良又是情感的一种, 从而表明机器是有感情的,而实际上很难去说机器只有善良的, 没有对立面 — 邪恶。而实际上我们都非常善良的假设了机器没有感情。 所以这件事就非常复杂。 如果机器是善良的, 那能够推导出的结论是机器和人类一样情感复杂, 反馈回来,结论是这种善良的假设导致了机器会给人类带来复杂,从而机器是不善良的。所以我更愿意『善良』地相信机器没有善良不善良一说,即机器是无情感的。 从而和机器的交流会变得简单很多。
和人类的交流非常复杂, 比如我想向你 — 这篇文章的读者 — 传达这个观点的时候,就用了很多我自己(人类)都觉得头晕的解释方式。人类的语言是如此模糊, 不善于表达清晰逻辑的。 当然这不能归罪于语言本身,毕竟这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表达自己脑子里的弯弯绕的工具而已。真正使得这个世界复杂的是我们的大脑。 当我说『世界』这个单词的时候, 我又开始使用了人类发明的『唯心』论。 当人类不存在的时候, 还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吗?或者说还存在一个需要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有意义的世界吗? 没有。 所以,『世界』表示的是存在我们大脑中想象的一个东西,或者概念。 如果不那么极端, 可能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假如能脱离唯心说来讨论这个问题)和想象的镜像的合体。 这种关系犹如物理学家提出的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这又是人来大脑很难直观理解的一个复杂认知)。因为我们的大脑更倾向于接受直观上正确容易理解的东西。 当概念涉及到『元』和『二次』的时候, 人脑就显得很笨拙。 比如在函数式编程语言中的monad,或者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还有一些其他概念, 人脑的逻辑思维能力显得非常力不从心, 只有少数能够认知理解的人才会被成为真正的高智商的人,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些哲学家思考元哲学问题等。
在人类的沟通交流中, 也是一样。 能够理解二次语义的人, 被称为善于交流的人。这些人人缘好, 受大家的欢迎,被认为是情商很高的人,比如李莲英,还比如领导身边的大秘书们。
回到现实问题, 作为lifehacker的一个建议(跳跃这么大, 你理解我之前说那么多我自己都不理解的话的真实意图了么?), 作为一个犬儒主义的实践者, 给一个tip,就是尝试去了解一下说话人背后的意图, 会使得自己生活的不那么痛苦。
其实就是听完说话人的话并得到直观字面理解之后, 想想当时的环境,语气,表情等,在自己大脑中重建一下说话人的状态, 尝试站在说话人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这么说, 想要传达的是什么。 有没有另外要传达的意思在里面。 在沟通理论中, 这叫『换位思考』。当你真实理解说话人的真实出发点后, 他实际上说的是什么并不重要了。
那如何训练自己呢?其实一个非常简单的做法是,不要急于回答,想3秒钟,再回答。 这里,慢就是快。 给自己3秒钟,把能想到的都想一遍, 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我把这种接受信息的方式称为 Second Thought, 因为需要你思维第二次, 才能明白的沟通方式。 注意,第二次和第一次并不是线性关系, 是指数关系!(不明白就给自己3秒钟想想)
未完不待续,取决于我还能不能想起来自己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年过30, 现在已经想不起来我半个小时在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了,或许还是庆幸的,计算机应该也想不起来吧,加入它有意识的话)。 如果在未来未知的日子里我还能想起来自己写过这样的胡言乱语并且能承继现在的逻辑的话, 我大概也许可能一定会写一篇如何做Second Thought的文章。 (最后一句话是矛盾的,有逻辑错误的,并且是我故意的。 到时候如果我真的写出来了, 我会说我以前说过之后一定会写的了,我就是这么君子一言,死(si)马难追。但是如果没写的话, 你也不要骂什么,那时我会说,是你会错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