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是教诲我们,从心上来讲,要修养诚敬谦和的仁德。诚是真诚,敬是恭敬。内心有真诚,外面言行都表现得恭敬,敬人、敬事、敬物。自己能够谦卑,必定能够跟人和谐相处,这是仁德。有这种诚敬谦和的仁德,自然他就能够敏于事而慎于言。不用人教,不用刻意,他言语自然就会谨慎。所以这句话实际上是从事上来教我们存养仁心。
《论语》里有一段是“司马牛问仁”.司马牛是宋国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他的兄长叫司马桓,这个人不仁。为什么?他想谋反,想把国君(当时是宋景公)谋害了,自己可以当王。司马牛他跟他的哥哥相反,他是一个很有仁德的人,他不愿意参与到他哥哥谋反的计划当中。因为弑君篡位这是天下人皆得以诛之,会招来灭族之祸的。所以当时司马牛也非常地忧虑,忧国忧兄,他是进退两难。这个时候更需要慎言,说话稍不谨慎,可能会有难以挽回的过失。
说到底,还是一个智慧的问题,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这个分寸的把握也要凭智慧。智慧从哪来?心地清净就有智慧了。人为什么没有智慧?多半因为有私情。私是自私自利,情就是感情用事。《大学》里面讲的,“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就是让我们心正,要放下私情。
所以《道德经》上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讲话,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没有经过再三的思考就说话,那这后果可能是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