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你的处境合拍吗?

不要操之过急

一位毛拉,也就是牧师,进入讲堂,准备布道。讲堂里面除了一位坐在前排的年轻男子空空如也。

毛拉盘算着是否要讲,最终他对年轻人说:“先生,我是个粗人,不懂这些事。但是如果我来到马棚,看到马都跑了,只有一匹马还在那里,我会给那一匹马喂料。”

毛拉听了年轻人的一席话心有所动,于是开始布道演说。他一直讲了两个多小时。结束之后他感到很兴奋,想让听者确认他讲得出色。

他问:“你觉得我的布道演说怎么样?”

年轻人回答:“我已经说了我是个粗人,不太懂这些事。如果我来到马棚发现只剩下一匹马,其他马都跑了,我还是给那一匹马喂料,但我不会把所有的饲料都喂给它。”

这个故事里的毛拉缺少共情能力,这就是发愿美好,结果糟糕。还有一点就是他很不自信,需要听者的认可。

一.亲密恐惧

举个例子,有些父母不知道怎么跟你表达他们对你的爱,就会以指责你的方式来关心你。往往很久没回家的孩子刚刚回家,看见父母,父母首先就会说,你怎么穿的那么邋里邋遢,或者说其他的话来指责你。

二.心理模型

心理模型分为八个。

1.神化模型
就是类似于古时候的巫师,和现代的神婆。

2.魔鬼模型
就是人们普遍认为患病的人被邪恶的灵魂、妖魔或者鬼怪附体。神秘力量使病人生成怪异的、无法理解的、具有威胁性的行为模式。

3.罪恶模型
就是现代的学佛学偏了的人,比如说你踩了一只蚂蚁,你就有罪恶了。

4.污名模型
人们带着怜悯之情看待患病者

5.基因模型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的。

6.意志模型
打鸡血的那种,比如一万小时理论。

7.医学模型
什么都听医生的。

8.环境模型
比如说你换了一个生活环境,然后你发生了一些事情,都怪是环境的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