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应该都学过论语里的这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是董事长却讲出了新的意思。(我以为是董事长自己悟出来的,但是我上网一查,很多学者也都曾经说过同样的意思,所以我猜测,这肯定不是他悟出来的,而是看过这个解释觉得很对而已)
首先是这个“学”字,这个字不单单是指学习这个动作。古文一般都微言大义,“学”这个字在论语中出现了很多次,它不仅指学习这个动作,也指知识,既是个动词,也是个名词。
还有这个“习”字,我们小时候一直以为是复习,很多也都翻译成复习,但是我们董事长不这样认为。在古文中,“习”字还有“实习”、“演习”的意思,比如“习射”。所以,他觉得,这里应该是“践习”,“实践”的意思。
当然还有这个“时”字,我们一般会翻译成时常,经常的意思。但是呢,“时”这个字在论语中也经常出现,且并没有什么时常,经常的意思。更多的意思是“时机”,“机会”。
综上所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到的知识,在某一个时机下被实践了,这不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当然,这样解释,我们依然不够深刻,于是董事长讲了个例子,具体我已经忘了。因为他一说完那个例子,我立马就想起了我自己的事情,对照了一下,就觉得很有道理,我很认同。光想着我的事情了,把董事长讲的例子给忘了,只记得例子的后半段,没记住例子的开头。所以我就讲讲我想到的例子。
比如我有时会写写技术博客,把我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同时也分享到博客网站上。如果说有人看到了我的博客,并用我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甚至还用了我写的代码。看到我博客的浏览量从几十到几百,再到几千,同时还有人给我点了赞,有人给我评论说我的方法很正确,帮助了他。我就觉得很高兴。再比如有人写的程序出现了BUG,你刚好学过这个BUG怎么处理,帮助他解决了BUG,这不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嘛。——学到的知识,在某一个时机下被实践了,这不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然后我脑海中又突然冒出四个字,“学以致用”,我就想,这句话是不是可以改成,学以致用,不亦说乎?
当然我理解的可能还不够透彻,只是微言大义中的一部分而已。大家也可以思考一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许你也会有新的解释。
如果说是以前的翻译:学习的时候要常常复习它,会很高兴。那现在让你再复习一遍微积分,概率论啥的,你会感到高兴吗?这肯定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