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戏剧家欧里庇得斯写的悲剧《美狄亚》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美狄亚在知道自己的丈夫伊阿宋不念旧情抛弃自己后,杀了伊阿宋即将迎娶的新妻以及美狄亚与伊阿宋的两个孩子。而中国元代高明撰写的南戏《琵琶记》也是一部关于弃妇的戏剧。在《琵琶记》中,当蔡伯喈离家赴考科举时赵五娘留在家中服侍蔡伯喈的父母。当蔡伯喈的双亲过世后,赵五娘身无分文,以弹奏琵琶为生,出外寻夫十二年,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娶了当朝权贵的女儿牛小姐。这两部戏剧的共同点在于女主人公都是弃妇,但情节与结局有所不同:《琵琶记》中蔡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美狄亚》中美狄亚以极端的方式复仇,最后伊阿宋死去,美狄亚也只能逃到自己的家乡,最终以悲剧结尾。
这两部中西方戏剧的代表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戏剧差异的特点。本文将通过这两部剧的创作背景、创作主题来探究中西方戏剧差异的一些成因。
一、时代背景下人文思潮的差异
书生发迹做官后负心弃妻的现象与宋代的科举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宋代科举制的真实写照。当书生通过科举制提升了地位之后,便不可避免的与原来的家庭以及小市民阶级的观念发生冲突,这也导致了一幕幕家庭与道德悲剧的发生。而《琵琶记》创作于元代末期,元代科举制度一度中断长达七十余年,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下层的寒士很难进入统治阶层,社会迅速下降,以至社会上出现了“九儒十丐”的说法。高明的《琵琶记》以同情的态度刻画了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形态的变化。因此,地位低下的书生,成了人们同情的对象,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成为戏曲的主流。而欧里庇得斯生于约公元前480年死于公元前406年。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受过很好的教育,这对他的世界观有很重要的影响。他生活的时代充满了激烈的矛盾。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矛盾,雅典人与斯巴达人之间的矛盾等等,而这些矛盾发展下去成为雅典腐败衰落的根源。作为一个支持自由政治生活的学者,他对雅典民主的衰落感到愤怒。欧里庇得斯对此表达了自己力求民主和平等的愿望,这在美狄亚的反抗者形象中得到了诠释。欧里庇得斯和高明各自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情境所做出不同反应在两部剧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二、道德观念与思想的差异
《琵琶记》与《美狄亚》中两位女性的遭遇相似,而结局迥异。赵五娘在面对丈夫离别,生活困苦的时候,她表现出了中国古代传统女性的最美好的一面。“糟糠自餍”、“乞丐寻夫”、“祝发买葬”等章节都充分突出了中国古代女性身上的美好品质。赵五娘奉行中庸之道,最终保全了自己的家庭;美狄亚选择极端的方式,不惜杀害自己的两个孩子来毁灭了负心人的一切。她们不同的选择体现了东西方道德观念上的分歧。尤其在对女性角色的刻画上,更加突显了这种道德观念的不同。东方女性用儒家的伦理纲常规范自己,严格遵守三从四德,个人情感总是服从于集体利益,处于被压抑的状态,面对不公正的待遇,能忍则忍,奉行宽恕之道;而西方提倡个性自由,个人情感是被突出和放大的,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由的人生。美狄亚是由爱生恨的典型形象,她敢爱敢恨,所以做出了很多令常人无法接受的事情。很显然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在中国古代女性的身上。同时,这两部戏剧也反映出了中西方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女性身份的认知,赵五娘便是符合传统审美的中国妇女的道德楷模。而欧里庇德斯所处的时代女性地位卑微,他倡导女性的自由和解放,美狄亚便在惊世骇俗的情感毁灭中释放出女性自己的声音和力量。她在认清丈夫虚伪卑劣的面目后,发出了“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当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的愤慨 。
三、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差异
这种差异最突出的体现在“复仇”的心理上,中西方戏剧中对于复仇有不同的态度,中国古代戏剧强调报应解恨、取得道德教化的作用;西方戏剧否定的多,多是复仇主人公也同时遭到毁灭,从而在价值上作进一步的反思。高明在戏剧创作开始就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基调,认为儒家的礼仪教化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得女性成为家庭秩序的顺从者。赵五娘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女性,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女性形象,她的命运反映了中国妇女的苦乐人生。作者高明称她为“有贞有烈赵贞女”。赵五娘饱尝了夫妻分离之苦、饥荒挨饿之苦、公婆误会之苦、上京寻夫之苦,却一心侍养公婆,不辞辛苦千里寻夫,完全恪守为人妇的教条。赵五娘任劳任怨,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在她的身上凝聚了中国的传统美德,这种以德报怨的“复仇”方式是更具伦理道德教化作用的。美狄亚是一个暴烈、自由而奔放的女性,是西方民主社会典型的女性形象。美狄亚完全是一个情感动物,她为了自己的爱情抛弃一切也毁灭一切,个性极度张扬。在爱恨交织中,美狄亚选择了以玉石俱焚的方式报复丈夫,在她的身上体现了强大的精神魄力,更给我们带来了对理性与感性的更深层次的价值思考。西方复仇剧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复仇行为正义与否的道德问题,而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的境遇的性质问题。如《美狄亚》中伊阿宋说:“你去的地方没有神明。”西方的这种世界观显然是不同于中国的。
中西方戏剧在刻画女性形象与复仇情节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与中西方政治文化发展的大潮流密切相关。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造成这种差异的地理因素:大陆文明下的农耕大国与海洋文明下的小国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