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白之桃花浅渊

引言

那年,天族鬼族大战,若水河浊浪滚滚业火滔天,鬼君擎苍作乱兵败,不惜引发东皇钟为祸,幸得昆仑虚墨渊上神一举封印擎苍在钟内,且以元神祭钟,终将祸乱平息。 四海八荒重归平静后,流言纷起,其中传播较广的有二: 一曰此役极为伤情,折损的参战将士共计过十万,若水河血染得满目猩红,战神墨渊陨落,神族圣地昆仑虚门下弟子四散,鼎盛的仙山日渐萧索,再不闻仙鹤啼鸣,令人不胜唏嘘; 二则云,此乃战神故布迷阵,因他与座下十七弟子司音生了断袖情,奈何担了师徒名分,于礼不合,借大战之机故意诈死,从此遁世双宿双飞...... 总之,现如今天族史籍上正经记载着,“皓德君六万三千零八十二年秋,鬼族之乱毕,父神嫡子墨渊君偕座下十七弟子司音双双归隐,杳无所踪……” 无论真相为何,历经七万年的磨洗,若水河畔除了依旧高悬的东皇钟外,浑不见当年惨烈战况的半点痕迹,战神之名也鲜少再提及,那些恩怨纠葛,或是雨打风吹去,或被无尽的黄沙掩埋。 然,两百多年前,若水及东皇钟再度重回仙众视野,传闻那顽恶的前鬼君擎苍,本欲挣脱封印破钟而出,正要紧关头,是神隐七万年的司音神君突然现身,以一己上仙之力力挽危局,重新将擎苍锁回东皇钟......其后昆仑虚弟子四处追寻司音下落,天族亦派人多方打探消息,仍是未见半点踪迹。 (注解:根据原著,白浅自封印擎苍后,曾莫名失踪数年,然而,素素的出现也不过几年,狐后也说,“浅浅几年不见你怎么变成这番模样”其他两百余年里,原著没有交待,楼主表示茫然无知。 这里本人改动了一个细节,白浅独自去封印擎苍,既然她七万年里都不愿意暴露墨渊仙体的下落,必然也不会祭出青丘白浅之名,因为明面上青丘女君与擎苍并没有仇怨,而且东皇钟的独门封印术法,应只有墨渊嫡传的弟子才懂,故而白浅该以司音的身份前去封印为妥。 还有一点,原著“皓德君六万三千零八十二年秋...”中的皓德君,其实说的是老天君,应该是若水河大战之后不久羽化,且就当他身归混沌了,现任那个让人瞧不上眼的废柴天君是名唤慈正,也是连宋他们的父君,着重提到这一点,无非是想说明,每任天君当个七八万年也差不多到头了,可能是疏于修身养性,福德浅薄吧;又或者是后宫太多,不知收敛,折福折寿了。比照一下,电视里说,天君就已经肾亏到不行了。 当年既是老天君收遗孤素锦为自己养女,那么素锦名义上应该算是天君的“便宜妹妹”,央错的姑姑,太子夜华的姑奶奶...)

剧里狐后说白浅生来就是仙胎,不用修行就是神女。七万年前擎苍大战司音上阵和墨渊并肩作战且领兵,司音说阵法早已烂熟于心,白真领令羽的军,司音领瑶光的,瑶光的军在擎苍大战决对占很重要位置一定要有好的将军来统领,墨渊放心交给司音证明她决对不差。虽法术低但应该也不弱,不然不会只带她和令羽而且她还那么冲动战场刀剑无眼。司音是墨渊的得意弟子,太差能称得上得意弟子吗?女主需要成长,在墨渊挡三道天雷前白浅比其他弟子法术稍弱些,但之后她就很用功了,叠风都说她很用功。墨渊说他弟子里白浅天资最高。狐后说白浅勤修苦练七万年天劫对她没有问题因为白浅已达上神修为,却没想封印擎苍历情劫,白浅修炼到解除封印前七天才出来,七万年里她还和折颜学,虽剧里只说了白浅用折颜的易容换颜和追魂术但应该还有很多。七万年苦修法术修为学业体内还有狐后一半修为,唐七在洪荒尊神武力值排行表里狐后排第六,能和灵宝天尊论道,道法也不低。所以白浅修为法术绝不低于白真甚至更甚。唐七故意把白浅写弱,给夜华创造机会。

白浅阶品极高估计只在洪荒尊神之下,记得白浅对素锦说她一向受四海八荒众仙朝拜,就算天族太子夜华按青丘之礼,提前三日沐浴更衣吃斋焚香,三日后向她行三跪九叩之礼姑姑也受的起,证明姑姑阶品比天族太子高很多。凤九小小帝姬阶品就在水君之上。天君每次找白浅都要请帝君出面,对她礼让三分。灵宝天尊关闭许久的上清镜,不但为白浅重新打开,还派仙娥搞了很大的阵仗迎接,这种待遇的阶品可想而知。至于枕上书白浅为什么跪?和其他故事的变动,那本就比较乱说不清,因在天宫白真从东华帝君身边经过可以不用行礼。且本来就不是同一个故事,桃花渡修为要神芝草枕上书却不用,就像两部剧里的帝君、阿离完全不一样,就是另一个故事。


弥补墨渊白浅的遗憾

喜欢墨白在一起,现在回看十里桃花没看出白浅爱夜华,墨渊死她求折颜求离镜,说随师父去了也痛快,为墨渊她不要命那种爱无法衡量,再看夜华死了就死了她没有想要随夜华去,连看都没去看,子阑在无妄海她想去随时都行,白浅喝酒是更像因为愧疚,白浅觉得亏欠太多,她有恩必还欠不得别人的。全部修为加断臂,祭钟,不过我觉白浅没欠,白浅在天宫挖眼、跳诛仙台和断臂祭钟算相抵,夜华修为炼丹药,墨渊也用自己的修为养护了他十几万年,只能说因果轮回。

白浅在问折颜要忘情水时就不太符合她的性子,七万年前白浅曾说纵然负她,但千万年后终有释然的一天,左右不过一趟儿女私情如此洒脱,怎会看不破,何况还是天劫怎么会放不下需要用忘情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楔子 夜华以元神生祭东皇钟,白浅梦魇夜华三年之久,终日醉酒,不愿面对现实,墨渊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想,既然只有让...
    刘糖宝阅读 57,036评论 12 58
  • 白浅五万岁,因心性顽劣被折颜送上昆仑虚拜墨渊上神为师。 两万年后,翼君擎苍已起反叛之心,若水河畔,墨渊带领的兵将所...
    歌尽桃花w阅读 4,489评论 10 36
  • 第一章 素素遭受磨难,白浅女君回归 “奈奈,我真的没有推她,我没有……”一览芳华中一白衣女子缩在床脚,头发...
    15488阅读 2,514评论 6 27
  • 上一章|目录 第十一章 退婚 折颜见墨渊不动声色等着他开口,便从头到尾将天宫发生的事慢慢讲给他听。 那天君请了一众...
    娥媚阅读 42,450评论 31 137
  • 番外与正文无关,开始扯,看文章: 凤九东华带着一行人去了章尾山,折颜墨渊为少绾护法,助少绾重生。两日过去了,棺材突...
    笙笙不息白笙阅读 51,608评论 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