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
今年选择读的第7本书是二刷萌姐的《加速》:
前期我也是把效率达人萌姐当做了自己的人生导师:
整本书从精力管理、认知管理、思维管理、人脉管理和健康管理等5个方面和维度告诉我们具体可以用以提升自我的方法,方法切实可行,想成为自律达人,一定要践行试试。
我曾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分享过每个维度对我影响最大的方法,这里回顾一下。
这次准备把整体复盘一遍,因为内容庞杂,每个点都可以展开说很多,这场分享更像是帮助构建我们的知识轮廓体系的分享啦!
一
精力管理
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相互欣赏,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用光和热点亮别人。
精力管理可以从下面8个方面入手:
1.目标建立:七个人物法(找到目标)、SMART法则(单目标)、甘特图(多目标)
2.目标分解:分子分解法(目标拆分,效率手册)、重要性法则(重要紧急四象限)、目标排序法(小目标排序,效率手册)
3.目标实现:使用激励手段(18周期礼物法)、学会目标复盘(回顾目标-结果对比-思维演练-总结规律)
4.时间投资:计算价值时间(盘点时间价值)、做时间预算(预留计划外时间,给任务标权重1-5)
5.时间评估:时间敏感度(手机倒计时壁纸)、时间品质(效率手册结合总结笔记,评估碎片化时间)、时间效率(拒绝拖延症)
6.效率觉醒(提高单位时间货币价值):限定时间(设置要有挑战)、为意志力充电(鼓励再坚持,意志力延伸)
7.效率环境:心理暗示(信物,创造效率环境,励志语录)、公开承诺、与高效能人士同行
8.效率提升:自我协定(要/不要,而不是应该/不应该)、压缩时间(一时多用)、用压力刺激效率(效率可以被训练)
【旧知】
Q:想要提升效率,把没价值但浪费时间的事情都踢出掉,但是那样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了呀!
A:确实,我前期就是这种状态,一味只顾着完成任务,提升效率,好像自己跟自己战斗一样,也有一种失去了乐趣。
这里萌姐告诉我们可以压缩时间,把一份时间干多个事,比如等地铁的时间刷剧听歌。
加上前期我看过的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中也讲过人生不能一味为了有用而活,还应该干一些没用却有趣的事,比如读无用却有趣的书,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夜晚……
【行动】
以上8个方面的精力管理方法逐一尝试,用好手头的{效率手册}这个圆梦手册!
二
认知管理
【新知】
知识管理:惰性知识&核心知识
知识获取:四原则-简化、速度、容量、深度
知识分类:知识宫殿
知识使用:学以致用、知识变现
知识创新:扩大知识量、借鉴经验、跨界思维和总结笔记
知识共享:选择共享内容、梳理共享途径(费曼学习法)
观念管理(知识管理的最高层次):纠正偏差、反思校正、参考模仿
刻意练习(在舒适区做事是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一万小时定律、基础训练法则练套路;特征:有目的的练习、注意力专注、强化反馈、走出舒适区
心理表征:快速记忆、解释和组织信息、发现规律与制定计划
黄金标准:最大限度地运用刻意练习、确定谁是杰出人物、找出杰出人物与其他人的区别、找到优秀导师
运用:边干边学、贯彻4F原则
目标:跨越停滞阶段、练习个人属性和影响力、顺势而为,具备创新能力
【旧知】
Q1:现在成天被泛滥的知识淹没,导致很焦虑,怎么办?
A1:从两个角度分析:
①这时候你所获取的知识都是二手或者三手知识了,也就是从出版社、媒体或者社交网络上的文章获取的信息,是被作者加工过的,带有他们的主观判断和思考,对不对另说,但是与我们自己的思维逻辑总不会是一个认知平面的,所以总会有接受不到的点,这时候就会焦虑;
②很大可能你获取的都是信息,信息是有时效的,知识没有时效。厉害的人由于有专业知识储备所以信息对他们来说更重要,反而对我们这等菜鸟来说,没有时效性的知识更重要,先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Q2:我目前的读书目标就在刻意练习,但是觉得变成了一种压力,而不是动力,并且有些受压迫,应该怎么做?
A2:这时候可能就处于了停滞阶段,可以采用交叉训练法或者特定弱点攻破法进行训练。比如交叉训练法,目前刻意练习重点在于读书+写作,可以穿插一些运动方面的训练,比如跳舞、有氧运动、跑步等等,这些由于给自己加压而渐渐落下的好习惯。
【行动】
①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打造知识宫殿
②读书写作直播分享的同时,考虑交叉训练,比如厨艺、跳舞 、跑步。
三
思维管理
【新知】
单点突破法: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次计划。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和冠军级的做事习惯
目标分解:多就是少&单点突破法:少就是多
雷军“把自己逼死,把对手逼疯”
番茄工作法:简单思维、周期性思维
逻辑思维:习惯发问法、金字塔归纳法、分析和推理
换位思考:三大步骤(开放、聆听、共情)和一大法则(6把椅子换位思考法则)
逆向思考:设定结果、反证结果、避免极端、检查清单
创新力:加减乘除法
突破自我:拿破仑思维(敢想敢干)、哥伦布思维(不破不立)
罗森塔尔效应:光明思维(进取思维)、激励思维(优等期待)
思维训练:增值思维、杠杆思维
思维空间:保持质疑、多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做什么”、增加思考角度;以现在人和未来人两种姿态而活
均值回归:提高均值、保持平衡、抓住反弹机会
自我认知:与厉害的有格局的人聚集在一起、推倒城堡法、站在更远时空看问题
格局:人生赛道就是我们的天花板
圈层:确定圈子→选择成员→努力配得上自己的圈子
逆商:拼逆商的时代
差距:精细化思考、即刻行动、融汇式学习
【旧知】
1)我们平时的生活不需要有逻辑思维能力啊!
错误的,逻辑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你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就如何看待你。生活中看似平淡,没有什么思维逻辑,但是生活中大小事项的处理都是建立在自身的逻辑思维之上的,你如何看世界靠你的思维。
2)有一种说法:这个人运势不好,谁靠近他都有倒霉事发生,克夫/妻,是不是真有这种情况呢?
这都是主观臆断的,乐极生悲,物极必反,不会永远好运,也不会永远倒霉,最终会靠近自己的能力,每个事物的发展都会回归正常趋势。
3)我不在北上广,选择回到三四线家乡工作,依旧可以努力拼出一番天地。
选择不同城市,选择安稳还是挑战,体现你的格局,你的目光被你你所选择的道路设限,它就是你的人生赛道,决定了你的天花板。
我没有勇气辞掉所谓的安稳,不敢去闯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当我一直努力进取学习的时候,在身边人眼里就是另类,也会觉得压抑,这就是格格不入,也会懈怠怀疑自己。这就是圈子的影响,现实的圈子逃脱不开的。
【行动】
①番茄工作法去学习去读书,需要适时给大脑休息。
②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加减乘除法锻炼创新思维。
③有意识地花钱提升圈子,进而提升格局
四
人脉管理
【新知】
人脉:1=250定律、人脉雪球效应
关系催化剂:正向输出、公平和谐、自我输入
人脉管理法:10/20/150分类管理原则、社会资本管理系统
高端人脉建立:人脉螺旋模型(①给自己贴标签②做出内容③扩展朋友圈④散播自己的信息⑤积极争取机会)
玩转人脉:六度分隔理论、弱关系(①保持人脉圈子的多样性②维护并加强现有弱关系③积极认识“人脉王”④成为人脉关系的枢纽)
礼仪:关键人思维(《好好学习》成为人脉蜂窝里的人脉中心)、高端社交
沟通的前提:事先准备(金字塔拆解法)、营造安全感
跨越心理障碍:不要总想获胜、避免人身攻击、不逃避不同观点
情商修炼:换位思考、积极表扬
【旧知】
是不是我朋友圈和手机练联系人有多少好友就有多少人脉?
不是,人际关系由心理距离较远的一方决定的,你把厉害的人当做朋友和人脉,厉害的人是不是也把你当朋友呢?不要在别人的人脉圈中自以为是。
人脉本质是关系交换,自己强大了,人脉顺其自然就会来。
【行动】
用好萌姐的《社交资本》文创产品,梳理自己的关系,下意识地维护弱关系,弱化现有朋友圈的重叠程度。
五
健康管理
【新知】
情绪平衡:认识情绪、识别情绪(情绪指数)、理解情绪、接纳情绪
意念平静:冥想
精神自由:保持怀疑,理性思考;保持求知欲,保持赤子心
【旧知】
冥想打坐都是浪费时间的,对实际生活并没有什么提升,都是无用功啊!
冥想其实也是一种运动,做冥想是为了获得内心平静,及时把负面情绪清零,想要缓解焦虑抑郁,保持大脑年轻,需要保持这样一种运动方式!
【行动】
重新开始捡起冥想,把冥想当成一种日修
再读一遍,又感觉收获了不少新知,有些书就是值得一读再读,我觉得这本《加速》就是这类书啦!
在快速的现代社会里,一个人如果始终被动地活着,距离人生目标,终将有很远的距离。
“主动”是“掌控生命”的开始。是否掌握人生管理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平衡工作与生活,能否洞察风险,能否快速实现自我的迭代与升级。拉开人生差距的秘密或许我们从中拎出那么几条,并践行到底,就是成功的捷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