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刻,从小嘎玛贡桑的巷子走出来,沿江苏东路走到林聚北路上,在与嘎玛贡桑路相交的地方,可以看到拉萨远郊的山。这是一个三岔路口。金色的阳光照在山顶上,如同一颗闪着金色光芒的宝石,给人以神圣之感。
再往前走,站在林聚北路与北京东路的交叉口,一眼望到头,可以远观雄伟的布达拉宫。这是北京东路的最东段,马路整洁,道路宽敞,商铺整齐地排列在路两边。这里是现代风格的建筑,整体风格偏冷色调,路边商铺多半是关闭的,路上行人并不多,三三两两鱼贯而行的轿车、电动车和自行车,有一种冷清匆忙之感。走到市人民医院,才看到路两边公交站等公交的人和在医院门口坐在蓝色三轮车上等待顾客的三轮车夫。偶尔有几个穿着藏族的阿佳迎面走来。
过了北京东路和林廓东路的交叉口,就进入了北京东路最繁华的地段。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八廓商城。虽然八廓商城历史并算不长,不过它矗立在这个十字路口显得相当有气势。八廓商城是仿古建筑,样子看起来像藏式风格,但用料却和传统的用厚石和阿嘎土垒起来的藏式建筑不同,偏现代化。
继续往西走,可以看到一棵大柳树,这棵大柳树又分了一个小十字路口,有一个人行横道,一条路往八廓街小巷子里去,另一条是进八廓商城的酒吧街。大柳树下是快递的分发站,因为八廓街周边建筑进不去,取快递多半要到这里来。
以大柳树为界,再往前走就是纯粹藏式风格的建筑了。这段路最繁华,也最拥挤。路两边有各种商铺,批发百货的、卖寺庙用品的、服装店,印度尼泊尔饰品店、餐馆、糕点店种种;有学校,一到这个点,学生家长就成群地或坐或站在学校门口,满怀期待地等着自家的孩子放学回家;有寺庙下密寺和木如寺,下密寺始建于1433年,是宗喀巴弟子为弘扬和修习密宗而兴建的密乘修院,木如寺是西藏佛协印经院的印经场所;有经济最繁盛的冲赛康市场,冲赛康的意思是“观市楼”,现在的位置在八廓北街上,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清朝的时候,驻藏大臣会站在冲赛康看市场的交易活动来判断当时的经济状况;这里还有进入八廓街和小昭寺附近民居的各种小巷子,小巷子里是络绎不绝的形色藏人,巷子口有推着三轮车卖水果或者鞋垫的人。
这里的建筑是最具藏族特色的。那些成排的四层小楼墙体是白色的,周边涂着深红色的颜料,窗户是木制的,也同样是深红色。整个房体整齐、干净,而又让人感到结实、安全。楼顶上插着风马旗。风马旗又叫祈祷幡,是藏民捆扎成串,用木棍竖立起来的各色旗子,旗子上印着六字真言等经咒。因布条上画有风马一只,寓意把祷文藉风马传播各处,故得名“风马旗”。风马旗的颜色分白、黄、红、绿、蓝五种。因建筑和风马旗,这段路给人一种真实西藏特色的感受。
拉萨是日光之城,也是一座圣城。冬天的拉萨,白天阳光打在身上,不一会儿就暖洋洋的了,人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男士的藏装白天可以解下来系在腰上。到了晚上,空气冷却下来,冰意阵阵,有风的夜晚,可以听到外面的呼啸声。因为这里还没有像北方一样家家通暖气,多数时候,屋里都安着炉子,清早的时候,可以看到袅袅白烟从烟筒里冒出来。
北京东路上行走的大部分都是藏族人,也有少量内地来旅游的游客。这个季节,游客并不多,如果看到内地人,多半是做生意的。藏族人也并非全部都生活在拉萨,他们很大一部分还是从青海、甘肃、云南和四川上来朝拜的藏民。还有一些穿着红色喇嘛服或带着黄色僧帽的喇嘛走在街上。这构成了这条街的整个风情。
从东往西走,这段路的繁华到神力时代广场结束。神力时代广场算是拉萨地标性的建筑了,在朵森格路和北京东路交叉之处,“朵森格”意为“石狮”。这里还有珠宝店、眼镜店、商场、电影院、超市以及高档餐馆。暮色将至,十字路口,来往行人熙熙攘攘,好像去奔赴一场盛宴,实际只不过可能去超市买菜。
神力时代广场以西,就是比较现代化的建筑了,这段路上,几乎全部都是品牌商店。拉萨并不大,地处高原也让内地品牌店入驻困难,但仍旧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潮流的服饰和鞋子。如果说冲赛康市场全部都是喧嚣聒噪的藏民族气氛,这里倒是还能从一些门店里传出稍微过时的内地流行歌曲。
走到娘热南路,北京东路就结束了,会进入到北京中路。而布达拉宫,就在北京中路上。我继续往前走,打算去转布达拉宫。这个时候天边出现了火烧云,暮意沉沉。我转完了布达拉宫,又穿过马路走到对面的药王山上,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和五十元人民币上一样角度的布达拉宫。西边的火烧云越来越浓,而布达拉宫东边的山出现了日照金顶,我恰好将这个场景拍摄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