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边坚持每天两三个小时的网上培训学习,一边挤时间读完了余秀华的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虽说发表在高档次的大刊物《收获》上,但我感觉她的小说远远不及她的诗歌。
说起余秀华,她的三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我们爱过又忘记》,我早就买了,很喜欢她的诗,读了好几遍。
她驾驭语言的能力强,想象力新奇、独特,加上她苦难的成长与婚姻的磨难,使她的诗就如同她的人一样鲜明独立,个性十足,绝不会泯然众人矣。
余秀华的小说虽然没有她的诗歌那样生动引人,但我还是从这自传体小说里洞见她卑微又强劲的生命性格。
如果说诗歌是一双翅膀,带她翱翔于缪斯的神殿与领空,也展示余秀华的才华与灵魂的话,那么,这本自传体的小说就像一架架在湖北钟祥横店村口的摄像机,更接地气的展示了余秀华悲苦倔强的人生:
残疾带来的入骨觞痛,
婚姻里的挣扎与荒寒,
以及她对世俗对命运的倔强抗争。
大量的阅读余秀华的博客,书,访谈,她的过去现在。
虽然并不完全认同余秀华的价值观与活法,但还是很欣赏她这种“张牙舞爪”活自己的样子。
我喜欢个性 真实 丰沛的生命,没办法喜欢那种唯唯诺诺 看人眉高眼低的卑弱人生。
一、她从来不是那个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就是不认命。
看过了太多太苦的传统式女子的各种悲苦人生,我就更喜欢和赞叹余秀华个性或生命里的这股子倔劲。
即便是脑瘫,
即便是残疾,
即便走路摇摇晃晃,
即便说话吐字不清,
即便这些给自己带来了无数的屈辱泪水
甚至连一个流浪打工的老男人为了图有个落脚点就入赘她家,给她带来歧视 家暴 沁骨的凄凉时她还是不认命。
二、她因残疾和不幸而更执着地求索人之为人的价值与意义,既不卑懦地逆来顺受,也不自暴自弃,自我折磨。
十九岁就被父母强行塞进了婚姻,男人是一个大她很多的流浪汉打工的,只为有个落脚处就答应娶她,这让她无法接受却无法反抗。
就因为残疾。
然而,泥沙俱下粗粝狰狞的生活从来就没厚待过她。那个男人竟然因为打工欠下的500块钱没到手,就让她冒生命危险冲向欠债老板的车,拿她的命来赌。
那个老男人吴东兴觉得自己身体健全,愿意娶就是对她莫大的恩惠,她就该低眉顺眼逆来顺受曲意侍奉好好的讨自己的欢心垂怜。
但他发现人家不但不因自己残疾就自轻自贱 就忍辱含屈,还蔑视和瞧不起自己,甚至厌恶自己。他怒了,不是挥拳而上就是离家打工,一年就过年回几天。
两个名为夫妻实际上却连个陌生人也不如。
而她的父母在长期背负她残疾的生存重担与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竟嫌她不会留住男人,还叫出了“就你那样子,人不人鬼不鬼的,谁会要你?”的狠毒话语?
当她一次次嘶吼着要离婚时,父母告诉她:为了孩子你要忍,孩子大了你就好了。
但她从不是懦弱畏缩的人,她认为那是牺牲,每个人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捆绑依赖,生命应该有生命的样子。
三、她在整个世界都不爱她的时候,她努力地尽己所能 善待自己,从内心培植希望和力量,倔强地抗争,勇敢做自己!
在她一次次被残疾带来的屈辱伤害时,她一次次陷入了苦苦地思索与追寻。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非得经由别人认可评定才是合情合理的人生吗?
她无法认同父母为了孩子可以容忍一切。
她在摇摇晃晃地人生之路上,磕磕绊绊,虽然只有高中生的水平,但她从没有放弃对人生这本厚重玄奥书籍的思索与探索。
没有理想的人活在这世界的意义是什么?
生活的尊严和爱情的尊严哪个更重要?
她抽时间看书,虽然被男人嘲弄讥笑。她听音乐,她在日记本上写了又写,划了又划。
无奈与悲苦 绝望与悲凄都逼迫着她,噬咬着她敏感而自尊的灵魂,于是她把自己痛与爱都融于文字,以书为窗,沉浸进自我的精神园地。
慢慢地,她明白了,残疾不是自己的错,用残疾来自我折磨是愚蠢的,她应该和残疾和谐相处。
她的内心萌生出力量和光量,于是她带着笑迎向那些从不停歇地像她射来的异样的目光和世俗的指指点点。
她知道自己要的是尊重,是爱,即便自己残疾,也不需要你,哪怕你是身体健全人高高在上的施舍和俯视。
她终于懂得了自己,知道了如何和自己相处。
她开始学会如何爱自己!而不是像很多女性那样老自我否定,甚至是不停地自我攻击,最后把自己折腾得虚弱生病,甚至抑郁。
可俗世的人们只看到她的残疾,看不到她的破碎,看不到她的诗意和浪漫,即便是她的父母亲人。
四、坚持与码字终于让她杀出一条血路,一条不再让人歧视和轻辱的路。
她固然残疾,固然是农民,固然是高中辍学,但她一直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读,随时写,写在纸上,写在博客上,她只是想抒发自己,没想到竟然被编辑看到选中发表了,从此,她找到了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未来之路。
她从文字里杀出一条路来,她发表了诗歌,出了诗集,独立了,拿稿费霸气痛快地离了婚,开始自己自由自在的崭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