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dy Balle和Michael Balle合著的《金矿》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文中主角菲尔在一家制造公司负责研发及生产管理,最近遇到了大麻烦,明明产品在市场上有充足需求,利润也不错,但总是无法按时交货,而且企业现金流始终处于紧张状态,随时可能断裂,从财务数据上看,如果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扭转这一切。企业破产的命运不可避免。为此菲尔找到了他好朋友迈克的父亲鲍勃,希望这位经验丰富的精益制造专家能给他一些指导以便走出困境。
父亲在走访工厂后,针对工厂不能赚钱问题,提出了这样几个看法。
首先,站在客户角度看,对工厂的担心会集中在两个地方:
1).担心产品质量:从整条生产程序来看,错误或者缺陷一定会发生在某些地方,但是,目前除了测试工位外,并没有一个质量系统能去识别不合要求的零件,换句话说,一旦不合格品出现,无法保证它能被挑出来。而且光靠测试工位来保障是不够的,测试的结果无法告诉你缺陷是怎么来的。换句话说,当你发现一件产品有缺陷的时候,这个缺陷其实早已在设计或者生产途中被埋进产品里了(任何缺陷都是加工步骤的结果)。
2).担心所有不能增加价值的工作都会反映到产品成本中去。目前的工厂缺少一个体系把每个人的主要工作与没有增加价值的工作区分开来。从精益的角度讲,任何没有增加产品价值的工作都是浪费(MUDA。在整个系统中,增加产品价值的人数与所有工人数的比例可大致反映生产效率)
其次,从赚钱的角度看,利润 = 价格 - 成本,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地方,合理的市场价格是一定的,所以为保持利润,我们必须努力降成本。而降成本不能影响到质量,所以,必须在已有系统里消除浪费才能实现。
因此,消除浪费以及在生产流程中内建质量系统是菲尔工厂眼前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精益体系中定义了如下七种浪费:
1.过量生产,还没有需求就开始生产
2.不必要的等待(工作程序没有效率所致)
3.不必要的搬运(工作流程不够直接,不够顺畅)
4.不必要的操作(有些工作可以合并)
5.不必要的走动(工人的某些动作根本不能为产品创造任何价值,例如找零件、找工具、文件等)
6.质量缺陷(这会导致返工和更多的浪费)
7.不必要的库存。库存一般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其作用一般有两类,一是作为缓冲库存以应付客户需求的突然增加;二是作为安全库存以在工厂本身或者供应商的生产出现问题时,暂时应付困难。库存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库存本身会占用大笔资金,当大量非必要库存存在时,公司现金流必然遭遇严重挑战。
书中菲尔的工厂虽然是制造企业,精益理念虽然也是从制造业中产生,但是相应的问题,在软件企业中同样存在。
比如:软件产品质量,如果只依赖专门的测试团队去检查,那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测试不出问题并不能证明系统就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测试发现的问题都是在设计或者编码过程中被埋进产品中的,光靠测试团队去发现这些问题,修复代价大不说,往往还会隐藏问题产生的缘由(测试不清楚故障产生的真实原因;开发更关注测试提交故障单的解决,对故障原因的分析被放在次要地位,而且无法从整体上把握)。
比如:关于浪费,精益体系中定义的七种浪费,其实在软件开发行业中也有类似的概念:
1.过量生产:过度设计
2.不必要的等待:开发阶段测试不提前介入,一直等到版本测试阶段才介入;或者自动化工作不足,装环境等重复劳动时必须有人值守;或者开发机器效率低下,导致开发过程中大量时间消耗在等待机器反应上;或者由于任务强相关性,一些关键任务卡在特定人员身上,而该人又任务众多,导致需求开发受阻。
3.不必要的搬运:比如重复进行手工测试
4.不必要的操作:不知道有好的工具软件,或者好的工具软件使用技巧,导致一些常见工作浪费极大(象不熟悉开发环境的热键,不会利用IDE环境提供的代码生成工具或者重构工具来提高编码效率等)
5.不必要的走动:团队没有坐在一起,导致沟通时经常要来回走;开发和测试的工具环境缺乏好的组织,找文件、装工具等操作繁琐;以及代码结构写得不好,导致维护时阅读代码时间大增
6.质量缺陷(这会导致返工和更多的浪费):BUG导致的故障分析开销、EC流程开销、补丁开销、补丁测试开销、用户满意度下降开销等等。
7.不必要的库存:这条在软件开发行业中比较隐晦,不像制造业那样明显。但开销仍然存在,那就是做了眼前不产生业务价值的功能。这些代码留在软件中,虽然不像制造业库存那样会有仓库管理开销等。但实际上带来的损失甚大,开发目前不产生业务价值的功能,一是意味着目前投入开发有业务价值功能的人力减少;二是软件中多出了没有业务价值的功能,即使这些功能不对外使用,仍然存在维护成本。代码越多,复杂度越高,阅读维护代价会越大;没有业务价值的功能出现在软件中,如果不能删除,随着软件功能增加,要维护这些功能在新版本中可用,需要支付开发和测试的兼容性成本。换言之,在实现相同市场价值时,一个百万行规模的软件要比一个十万行规模的软件不是资产多了十倍,而是库存或者说债务多了十倍。
从以上这些类比分析中可以看出,《金矿》这本书虽然说的是制造业,但其问题在软件业中同样存在,也就是说,在制造业中解决问题的精益制造思想,在软件行业中应该也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