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骈文的典范-庾信《哀江南赋并序》讲析

主讲老师杜学林

今天我们讲庾信的《哀江南赋》,在这一讲里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庾信的生平与《哀江南赋》的创作背景。

第二、《哀江南赋》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三、《哀江南赋》包括《哀江南赋序》的用典艺术。

现在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一、庾信生平与《哀江南赋》的创作背景

首先先介绍一下庾信这个人,然后再简单说明一下《哀江南赋》的创作背景。

庾信,字子山,根据唐代陆龟蒙《小明录》的记载,他还有个小名叫做“兰成”。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士,他和他的父亲,庾信的父亲叫做庾肩吾,也是当时的著名文士。他们原来都在江南的梁朝做官。庾信在梁武帝的时候当过东宫太子的抄撰学士。

梁武帝的大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545年,庾信曾经出使过东魏,并在东魏的都城邺下。邺下的具体位置在现在的河南安阳与河北临漳交界,名噪一时。文章辞令都受到当地人士的高度评价。因此出使回到江南之后他就升成东宫学士,并且被任命为建康令,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是梁朝的都城。

但是此后不久,梁朝就发生了侯景之乱,侯景原来是北魏著名将领尔朱荣的部下。后来尔朱荣谋反,高欢平定尔朱荣叛乱,他就投降了高欢。投降高欢后,高欢对侯景颇为重用,任命他为司徒行台,统兵十万,专治河南。过了不久,高欢得病,并在病重的时候召见侯景,这个时候侯景就很害怕,为什么呢?

因为他知道自己手里掌握的军队太多,兵力强大,高欢可能对他不放心,想要杀掉他以绝后患。于是他又背叛高欢投降梁朝。平心而论,投降梁朝后梁武帝对侯景也很不错,当即就封他为河南王。

但不久候景又再次举兵谋反,包围建康并攻陷台城。台城就是当时梁朝的宫城,在现在南京的玄武湖附近,结果梁武帝饿死台城。梁简文帝也就是梁武帝的儿子,名字叫做萧纲,不久也被侯景给杀掉了。

在侯景作乱攻陷建康的时候,庾信就逃到了江陵,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他就投奔了湘东王萧绎。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在他的哥哥梁简文帝萧纲死了以后,他就在江陵即位,成了后来的梁元帝。

梁元帝继位后,任命庾信为右卫将军,封他为武康县侯,并派他出使西魏。可就在庾信出使西魏,到达西魏首都长安的时候,西魏发兵攻陷了江陵,并杀死了梁元帝。这样庾信就被滞留在了长安,并被西魏封为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不久又被加封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虽然西魏很快被北周取代,但北周孝闵帝以及后来的几个皇帝,明帝、武帝等都非常喜欢文学。而庾信因为文章写的好,在北周仍然受到明帝和武帝的恩宠和礼遇,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北史·廋信传》就说廋信在北朝时,位望通显。

为他编撰文集的宇文逌,在《庾子山集序》中也说:“庾信在北周是高官美宦,有逾旧国”,但随着学界对北朝史和庾信生平研究的逐步深化,一些学者已经指出:


廋信在西魏、北周被加封的这些官号,大多是一些空头虚名,在西魏时他没有担任过任何实际官职,北周孝闵帝即位后,封他的司水下大夫,弘农郡守等,实际级别很低,庾信入北朝后很长一段时间,绝对谈不上“高官美宦”、“位望通显”。


同时在庾信入北以后,江南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梁元帝被杀之后,梁敬帝即位。两年之后就禅位给陈霸先,这样陈就取代了梁。后来陈朝与北周互相通好。当时请求北周放回王褒、庾信等几个有名的文人。

但前面说过,北朝的几位皇帝都非常喜欢文学,他们舍不得放回庾信王褒这样的著名文人。这样庾信从42岁出使被留在长安,一直到69岁离世,始终没有再回到江南。

关于《哀江南赋》的具体写作年代,目前学界虽有作于庾信入北早期、入北中期、入北晚期等不同看法,而且争论还很激烈,但大的背景却很明确,这就是他滞留在北朝之后,产生了浓厚的乡关之思,最终写成了这篇《哀江南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