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煎饼果崽和夏天妹妹主演的《逃离大英博物馆》荣获短剧金剧奖,充分体现了影视行业对这部短剧的肯定。从去年八月爆火到今年一月获评奖项,微博评论区底下几乎是清一色的好评和赞赏。这说明了微短剧也有春天,小成本网剧也能成为经典。
《逃离大英博物馆》这部短剧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手法,让大英博物馆中名为“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藏品化作人形,以“小玉壶”的遭遇为主线,主要写她携带流失海外文物的家书逃离博物馆,踏上回家之路的过程。有关该剧的话题播放量目前已超1亿,参与讨论人数2.9万,被央视点评、外媒报道,可以说是2023年的“短剧天花板”。笔者以为,该剧获得成功,归根结底是其拥大的内核,不论是剧本、演绎还是情感表达,该剧都堪称经典之作。
首先,该剧的主角们勇于创新,且饱含诚意。主角煎饼果崽和夏天妹妹从大英博物馆文物被盗的新闻中获取灵感,远赴英国拍摄视频,并且原创性剧本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这些都体现了作者苦苦打磨的珍贵心意和巨大的诚意,也是使其脱颖而出的致胜法宝。此外,主角团自己找场景,配音,甚至包揽群演的发型和妆造,试问这样敬业又多才的演员们怎能不令人感到用心满满,“挖到宝藏”?
同时,该剧令人动容的,还有原作者赤诚的家国情怀。我们经常看到过度的国家主义翻拍和模仿,其中大部分缺乏真正的情感投入。而《逃离大英博物馆》却以文物保护为主题,将爱国热忱贯穿始终。一封封家书,把流失海外的文物与留在国内的文物勾连了起来。“小玉壶”念诵家书的片段成了全剧最为动人的时刻,令无数网友热泪盈眶。“家人是血脉相连的同胞,流失在海外的每一件中国文物,都是最亲的家人、最深的牵挂。”该剧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国式浪漫在古与今、旧与新、雅与俗的融合碰撞中,让人获得直击心灵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激荡。
而且,无论何时观看,或者二刷,都能为主创团队对专业主义的坚持而折服。相比一些批量化生产的短剧常有的通病:题材雷同,剧情降智,制作水平低下……《逃离大英博物馆》却展示出精致的服化道设计、清新的剧情构思、真实的历史细节,甚至是清晰的台词功底……该剧各方面呈现出不俗的质感,对此甚至有观众调侃道:“他们的口条比好多演员都好很多,不带字幕都能听清他们在说什么。”此外,该剧展示的唐大马与唐小马、唐代石雕佛像与辽代三彩罗汉、龙耳虎足与朝冠耳炉、琴师陶俑伯伯与笛师陶俑阿姨等文物都惟妙惟肖,以最大的努力还原真实细节,这些都体现了该剧的精品化追求。
传统与潮流兼备,网感与品质共生。《逃离大英博物馆》以短短15分钟的演绎,引起了无数观众的情感共鸣。弹幕满屏的“震撼”“泪目”“家国永安”,都证明了该短剧的出彩与不朽,这也是其“誉为经典”“获金剧奖”的内在原因。(石井乡+2+刘俊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