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的黑格尔是一个政治青年,而不是一个哲学青年,在跟谢林最初交往的时候,他们的主要话题不是哲学,而是政治!他们激动地讨论法国大革命,也在激动地讨论德国的未来。当时的德国还没有实现统一,相比法国这个近邻,德国是一个封建的、落后的、保守的以及分裂的国家。作为有志青年,比方说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的那些有志青年,很自然地会着迷于到底应该如何救国这个问题?自由、平等、民主、科学,到底谁能救我们的国?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个反应。
1793年,黑格尔从图宾根神学院毕业,此时他对哲学的兴趣日渐浓厚起来。谢林曾经给黑格尔写信说“朝霞伴随着康德升起”,“自由贯彻全部哲学而始终”。而黑格尔的回复是:“我期待康德体系及其圆满成就在德国引起一场革命。”
这个对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首先要请大家注意,康德在哲学史上是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的,他不仅发动了一场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更重要的是,他彻底否定了此前的形而上学体系,在为理性划界的同时,也把信仰逐出了理性和知识的地盘。所以德国诗人海涅评价康德是“德国的罗伯斯庇尔”,这当然是在赞颂和肯定康德的革命性。
但是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法国的罗伯斯庇尔是在什么地方发动的革命?他是在现实的政治领域发动的一场真实的革命,而德国的罗伯斯庇尔,也就是康德呢?却是在思想领域和观念领域发动的革命。这是德国启蒙运动跟法国启蒙运动最大的不同。后来马克思说,从来的哲学都是在解释世界,但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这可以看成是对德国观念论的不满,但是康德与黑格尔也许会说,改变观念就是在改变世界,而且改变观念可能才是真正彻底的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