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当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对Ca2+通透性增强,Ca2+进入末梢,引起突触前膜以出胞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此过程经历囊泡动员、摆渡、着位、融合和出胞等步骤。

  平时突触囊泡由突触蛋白锚定与细胞骨架上,当Ca2+浓度升高,Ca2+与轴浆中的钙调蛋白结合为Ca2+-CaM依赖的蛋白激酶II,后者使突触蛋白发生磷酸化,使囊泡游离

  游离囊泡在G蛋白Rab3帮助下向活化区移动—摆渡。

  被摆渡到活化区的囊泡在某些蛋白的参与下固定于突触前膜的过程—着位,参与着位蛋白包括突触囊泡膜上的突触囊泡蛋白(v-SNARE)和突触前膜上的靶蛋白(t-SNARE)结合。

  另外一种突触结合蛋白或p65在轴浆内高Ca2+条件下发生变构,消除对融合的钳制作用,突触囊泡膜和突触前膜发生融合,暂时形成融合孔—出胞。

  出胞时,融合孔径迅速由1nm扩大到50nm,递质释出,在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作用于特异受体/化学门控式通道—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通透性改变—带电离子进入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突触后电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