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这部享誉世界的小说只有三千字,虽然篇幅不长,但写得真的够劲,也不知道在他经历了什么,心灵受到了多大的刺激,才写出这种让人灼心的文字,这篇小说虽然短小,却是文学界中的超一流作品,就像作者芥川龙之介本人,虽然只有短短的35年,但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已足以让他青史留名。
之前,何帆老师讲过这部作品,不过他讲的是电影而不是小说,导演黑泽明的电影与原著,只有开头的结尾是出自小说,其他部分而是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另外一部作品《密林中》。后来人们用“罗生门”来指,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事件真相扑朔迷离,难以水落石出。我估计这种说法也是出自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如果按照原著《罗生门》的故事来说的话,怎么延伸也不会得到以上那种说法。那这两个版本的《罗生门》到底都讲了什么故事呢?下面我就来大概说一下这两个故事。
原著《罗生门》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被打发出来的仆人在罗生门下躲雨,罗生门这栋楼是放死人的地方,所以天色一晚,都没有人敢经过这儿,真不巧,雨一直下,没办法,这个仆人也只能在这儿过夜了。他爬到楼上,发现死人中间有个老太婆,这个老太婆正在拔一个女尸的头发,这个仆人看到这个老太婆这样对待女尸,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冲上去去抓住老太婆,老太婆惊恐万分,仆人看到老太婆的生死,都在自己的意志之下,他的愤慨才逐平息。仆人说,你为什么这样对待女尸?说出来就两清了。原来迫于生计,老太婆想用这个女士的头发弄成一个发髻,然后拿去卖,她也有她的苦衷。老太婆又解释,这个女人生之前也是做坏事,把蛇肉当做鱼肉卖给士兵们吃,老太婆也知道她这也是无奈之举,所以今天老太婆拔他的头发也是无奈之举,她会原谅老太婆的。仆人听罢,反问这是否是真的?老太婆应是。仆人说,那好,我也是无奈之举,我要拿走你身上的衣服,仆人剖下老太婆身上的衣服,然后消失在黑暗中。
而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则是改编自《密林中》,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武士带着妻子途径密林,碰到了一个强盗,强盗看上了武士的妻子,随后武士和强盗自然有一番争斗,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一团迷雾,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武士后面死了,然后一个樵夫报了案。为什么说争斗之后发生了什么是一团迷雾呢?因为在接下来的官府公堂里,武士的妻子,强盗,脚行僧,捕快,樵夫以及武士的亡魂,他们各说己词,谁都不知道哪个说的才是真的,他们都各自说了什么,在这里就省了,反正他们都是朝着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说,说的都是自己看到的事实。这篇《密林中》篇幅也不长,同样是芥川龙之介的名作。电影虽然对原作有些改编,但绝大多数都是按原作来呈现的。
那这部电影和原作有什么联系呢?前文已说,它们的联系只有开头和结尾。在电影开头,脚行僧和樵夫是在罗生门下躲雨的,原著《罗生门》开头也是写一个仆人在罗生门下躲雨。好,先插一下,因为这部电影是通过樵夫和脚行僧回忆来展现故事情节的,所以这部电影的收尾也是在罗生门这个地方结束的。樵夫和脚行僧在躲雨,后面来了个躲雨的男人,脚行僧和樵夫将这个故事告诉了这个男人,我们也在他俩的叙说中知道了这个故事。到了电影即将结束时,他们听到罗生门的另一头有婴儿哭声,原来是弃婴,那个男人连忙抢走了婴儿的衣服,樵夫去阻止还遭到了男人的一耳光,男人得了衣服得意的大笑,然后便消失在雨中,最后,樵夫从脚行僧怀里接下婴儿,电影故事到此结束。男人抢了弃婴的衣服,这一点和原著有共同之处,同是抢了弱小者的衣服。
不管是原著还是电影,不管是《罗生门》还是《密林中》,都是璀璨文化中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