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陪伴,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内容的独创性”!
很多小伙伴在下笔写文章的时候,都会遇到,怎么写出自己特色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写出独创性东西!
何为独创性的东西,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别人文章没有的,我们自己独有的!
市面上的很多自媒体爆款文章,排除偶然运气的问题,其内里,都是有自己独创性东西的!
那么文章的独创性东西,有哪些获取的渠道呢?
我们归位以下两点!
1.观点类
所谓观点,可以简单归结为我们对一件事的评价,对一个人的评价,甚至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评价。
而这些评价,实际上取自于我们每个作者的主观感受。
我们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有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我们在社会上的经历和经验,等等这些,都可以形成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基础认识。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框架,但其实他们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评价,都来自于自己看不见的认知框架。
对一件事,写出自己的评价,其实并不难。
但问题是,如何写出自己独创性的评价,才是最难的。
就我个人的写作经历,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定位
比如,张三和李四打架,如果我们只是说打架不对,不应该打架,其实这种文章写出来,是没有人愿意看这种散漫的观点的。
读者关注的点,往往就是事情的争议所在。
所以,如果你想这出好的独创性的观点,就要了解事情的经过。
比如,打架的二人当中,张三的态度很有问题,甚至态度很极端。
那么,你围绕这个人去写,其实就有一定独创性。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提出异议!
类似这样的热搜事件发生后,大家都去写这个人,那么写出的文章,哪里还有独创性?
说的就是这个理!
所以,一方面,大家要有自己的写作紧迫性:
当某个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快速创作,这是对每一个自媒体人的要求。
特别是热点类文章,你的成稿速度足够快,你就有足够的优势。
所以大家会看到,偶尔有一些质量并不好的文章中,动辄10万+,甚至百万+,原因就是人家占了时间上的先机啊!
但另一方面,大部分自媒体小白,若不是用一些非常手段,是不可能快速成稿的。
那么怎么办?
切角度!
别人都说张三有问题,我们为啥不可以说李四有问题?
可能有小伙伴又要问了?
李四我看不出问题啊!
细节去认真找找,总会有的。
我不否认,有些事件背后,有且只有一个坏人,但是写作的时候,多尝试切切角度,不是坏事。
时间久了,思维上来了,你总会比别人多看到一点新鲜的角度。
一旦你学会了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写作上,便总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收获。
第二,维度升级
还是回到张三和李四打架的问题,对于问题的分析,我们未必一板一眼地盯着当事人或者事件本身不放。
我们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视角,放的高一些!
这就是所谓的维度升级!
我们可以探寻,促使二人打架背后的原因!
是生活的压抑!还是当时的现场环境存在问题!再或者教养教育的问题!
等等,我们都可以慢慢地展开讨论。
另外提一句,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嫁接的方式,把名人说过的观点,投射到我们所写的内容当中。
这种操作,不仅借助了名人的流量,偶尔还会有眼前一亮的效果。
2.证据链类
我们刚才说的观点类独创性,有时候很吃作者的个人资源储备!
知识储备、人生阅历储备、现存的资料储备等等!
讲大道理容易,但是频繁讲大道理,而且讲出新意,却很难。
毕竟,如果长时间写文章的人,会发现,写来写去,好像就那么几个事,越写越乏,越写越烂。
如果作者对于自己的写作,是一个有高要求的人,写的时间越长,便会越内耗!
其实,写作偶尔走走捷径,也不是不可以!
比如我们所说独创类的第二种,证据链类,便是如此。
对于一件事,对于一个人,我们认定了自己观点,便要去佐证。
空谈大道理,显然是不行的,但是如果我们去深扒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当事人的过往人生,再结合眼前的事,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其实不需要太多思考,从什么角度去写的问题。
你只需要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陈述一边即可。
而这,恰恰是很多作者不屑去搜集资料的。
如果有小伙伴找过对标账号就会发现,有些屡屡出爆款的作者,他们的文章,就是把故事捋一遍,除了用词有自己的情感或者风格外,根本没有什么特色。
但是,他们找到的信息,偏偏是我们找不到的。
这种事情,不用动太多的脑,只需要多动手而已。
想做出证据链类的独创性,就必须有很好的动手搜集资料的能力(我们会发现,很多历史领域的创作者,这种能力强到爆炸)。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从那去充实证据链!
第一,多关注几个可靠性好的官媒或者权威平台,多方对比权衡!
第二,尽量收藏现有的各大门户网站,多去看看他们的热搜。
第三,如果当事人喜欢发一些动态,我们也可以从他发的动态中,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写到最后
以上,是我关于文章独创性创作的一些总结。
也许不是尽善尽美,但已经把自己知道的内容,都写了出来。
希望喜欢写作的小伙伴,也可以把自己知道的知识也分享出来,大家一起进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