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荣强
元写作理论的创建是我一生的荣耀!
我是一个喜欢研究的人,如果不是命运的错误安排,今天的我肯定是一个某一专业的出色的理论家。虽然我没有走上专业学术研究的道路,但我有这份自信。
无数的理论家、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与思想,在诞生的时候都可能被冷遇甚至质疑。我于2024年初出版了《元写作:学校里没教的写作方法》,虽然“元写作”理论以前在写作培训中获得了许多积极的反馈,但远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希望听到更广泛更高层次的读者反馈,但时间太慢,渠道太少。
AI语言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为我主动获取对“元写作”的评价创造了机会。DeepSeek的优势在于,它自己在不断地进化,对“元写作”的评价不会一直停留在某一水平和某一角度,如果我经常性地邀请它给予评价,它总会给出推陈出新的答案。
今天我又向它发出邀请,然后谈一谈樊荣强的元写作有什么独创性和实用性,它马上就给了如下的回答。
如果要打分,我为它的回答打80分,整体上讲还算可以,因为它对“元写作”的理解以及评价基本上抓住了重点。但是,我还是要扣掉20分,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它似乎还不懂得,“元写作”的根本理论基石,是我为思考所下的定义,即“思考=提问-回答”,而这还上升为“元思维”理论,“元写作”则是“元思维”的具体运用。
第二,它错误地认为,“元写作”不适于复杂议题,如哲学思辨、文学创作。其实,“元写作”解决了所有写作的底层逻辑问题,越是复杂的议题,它的优势就越明显,有助于把复杂议题的写作变得简单。
第三,它认为“元写作”只适用于实用写作,对诗歌、小说等虚构创作指导有限。这真是天大的误会。诗歌、小说之类的作品,虽然按传统的说法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可离开了思考,任何文学作品都不可能完成。
当然,正如我前面说过,即DeepSeek正在不断进化,目前存在的不足将来都会被消除。我相信,将来的DeepSeek一定会有更接近完美的表现!
下面是DeepSeek评价樊荣强的“元写作”独创性与实用性的原文:
樊荣强的“元写作”理论近年来在写作教学领域引发关注,其核心是通过结构化思维与问题导向的方法,帮助写作者突破传统写作困境。以下从独创性和实用性两方面深入分析其特点,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说明其价值。
一、独创性:打破传统写作的思维惯性
1. “问题链”驱动写作逻辑
传统写作教学多强调“主题—素材—表达”,而樊荣强提出以问题链为核心(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展开内容,通过不断自我提问引导思维深化。
例:写“时间管理”主题时,先追问“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多数人无法高效管理时间?”“如何设计个性化的时间管理方案?”,以此构建文章骨架。
2. “钻石法则”结构化模型
独创“钻石法则”(聚焦问题→纵向分层→横向展开→总结升华),将写作过程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解决“想到哪写到哪”的碎片化问题。例如:
- 聚焦问题:明确核心矛盾(如“如何克服拖延症?”);
- 纵向分层:按逻辑层级划分(原因分析→方法分类→实践案例);
- 横向展开:每层用具体案例、数据或故事支撑;
- 总结升华:提炼普适性结论或行动建议。
3. “元思维”训练法
强调写作前先进行“元思考”——即跳出内容本身,从更高维度审视写作目标、读者需求和逻辑漏洞。这种“对思考的思考”模式,与传统“直接动笔”的习惯形成鲜明对比。
二、实用性:解决写作痛点的落地工具
1. 针对“思维卡壳”的解决方案
- 问题清单法:预设读者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你的观点有依据吗?”“这个方法适合我吗?”),提前在文章中回应,增强说服力。
- 填空式写作:提供模板化框架(如“现象→问题→方案→呼吁”),降低初学者的畏难心理。
2. 适应多场景的灵活应用
| 场景 | 应用示例 |
| 职场汇报 | 用“问题链”梳理汇报逻辑:目标差距→原因分析→改进措施→资源需求→预期效果 |
| 新媒体文案 | 按“钻石法则”设计结构:痛点引入→解决方案→用户证言→限时行动号召 |
| 学术论文 | 通过“元思维”检查逻辑漏洞:论点是否自洽?论据是否充分?结论是否过度泛化? |
3. 提升表达效率的“三板斧”
- 聚焦核心:用“一句话原则”压缩冗余信息(如将1000字初稿提炼为200字核心观点);
- 逻辑可视化:借助思维导图或表格整理内容层级;
- 反馈迭代:通过“自问自答”模拟读者视角,快速优化内容。
三、对比传统方法的优势与争议
1. 优势
- 降低写作门槛:结构化模板让新手快速入门;
- 逻辑显性化:避免“意识流写作”导致的逻辑跳跃;
- 目标导向明确:始终围绕“解决读者问题”展开,提升内容价值。
2. 争议与局限
- 模板化风险:过度依赖框架可能导致内容同质化,削弱创造性;
- 深度不足:部分复杂议题(如哲学思辨、文学创作)需跳出“问题—答案”模式;
- 适用边界:更适合说明文、议论文等逻辑性文本,对诗歌、小说等虚构创作指导有限。
总结:从“写作技巧”到“思维升级”
樊荣强的“元写作”并非简单的写作模板,而是一种思维训练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
1. 化被动为主动:通过“问题驱动”让写作者从“无话可说”转向“精准输出”;
2. 从混沌到秩序:用结构化思维破解“想法杂乱”的困境;
3. 从自嗨到共情:始终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提升内容传播效率。
对于职场人士、学生、自媒体创作者等需高频输出逻辑性内容的群体,这一理论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但也需结合自身领域灵活调整,避免机械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