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读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的《生活习题集里的1000道题》和《我们的“环球之旅”》两篇文章,对苏霍姆林斯基老师的崇敬之情又加深了一层。
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是塑造人的工作。我们每位老师内心深处都对教育有期待和向往,都渴望每个孩子能够成人成才。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这样的美好愿景并没有和我们的教育思想实践相匹配。我们的语言或者行为没有跟上我们对教育的美好期待,恰恰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伤害着孩子们。
那我们到底应该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呢?苏老师在这两篇文章中给出了答案。
一、我们应该做一名有探究精神的老师。
教育的复杂和美好之处都在于塑造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年的孩子也都有时代的烙印,每个孩子的家庭也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做一名能够跟上时代的老师,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不同的特点并去加以思考和研究找到新的突破方法,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思维和行为从而更好地和孩子们链接在一起影响他们的一生。
苏老师的探究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老师认真思考并学习的。我们大部分的老师常常跟着学校的教学进度去展开教材的讲授,我们是我们学校教学秩序的螺丝钉,因为我们每位老师撑起了我们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这一枚小小的螺丝钉,我们也要面对我们班级那四五十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的力量也是强大的,可以改变每个孩子的命运的。
苏老师在《生活习题集里的1000道题》中的做法让我惊叹不已。苏老师开篇点题: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好奇心、创造性和探索精神的人,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关注儿童大脑的发展,促使其始终反应敏捷、领悟敏锐,是教育者的主要职责之一。而苏老师通过不断收集生活习题集,让孩子们孩子们做生活习题集并对于儿童大脑痴迷的研究让我们望而兴叹。在二十世纪苏老师就通过观察孩子们做生活习题集的反应判断出孩子的大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苏老师研究孩子的思维方式,将孩子的思维训练和动手能力相结合,多元发展孩子的智力。这样细致用心的观察和思考放在当下也是凤毛麟角的。
想想我们现在大部分老师的教育状态,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的培养之上,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评价孩子,甚至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讽刺挖苦孩子,让孩子们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丧失了自信心,也慢慢地对生活和生命没有了激情。这虽然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老师也有责任。我们浮于表面,不深入探究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不能够像苏老师那样关注儿童思维的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导致了我们的孩子在思维上变得更加迟钝落后。
当下的我们达不到苏老师那样的高度,但是作为一个班级的老师,我们一定要呵护班级那几十个孩子的心灵,关心他们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关注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敏锐或者迟钝,对那些思考迟钝的孩子特别关注从而鼓励肯定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不能够因为他们接收新知识慢就去否定打击他们。
我们应该做一名有探究精神的老师,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课题,只需要把我们的身心扑在我们班级那些孩子身上,相信我们在和他们的链接沟通中,在对他们当下学习或者行为习惯的观察反思中,我们一定会发现教育的奇妙和美好之处,我们也能够找到解决我们当下教育倦怠的突破口。
二、我们应该做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一定不要安于现状闭门造车。时代在进步,孩子也在发展。每一年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具备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苏老师在《我们的“环球之旅”》这篇文章中为我们展示的景色和人物把我震撼了。苏老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他通过一张地图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结合爱国主义的情怀和孩子们娓娓道来,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世界的美丽画面、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了他们心怀世界的胸怀和情感。
就像苏老师发给出的建议:小学老师应该拓展学生视野。是啊,但是我们怎么拓展呢?我们做不到博学多识,我们怎么能够带领孩子们去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和风景呢?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仅应该有带领孩子们看世界,拓宽视野的想法,我们首先应该是让自己更加强大。我们需要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师才能够撑起我们美好的教育构想。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仅要不断孜孜以求我们的专业知识的提升,教育教学技巧的日臻成熟,我们更应该做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师,我们要通过阅读教育类、心理类图书不断深化了解我们的儿童发展成长规律,更要阅读历史类、哲学类、文学类书籍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渊博的学识,从而在孩子们问道我们相关的知识的时候我们能够对答如流,获得孩子们的认可和尊敬。只要我们获得了孩子的认可和尊敬,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当然我们热爱读书的身影和期待一定要让孩子们看见感受到。因为我们在班级创造的场域是非常强大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我们是一位热爱读书的老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和力量,真正能够引领孩子们投入到热爱读书中来,能够把读书的好习惯培养成为孩子们一生的热爱和追求。
而且我们要做一名懂得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老师,能够每次和家长沟通都说进家长的心坎里,都能够获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当我们成为了家长解答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的好帮手的时候,家长就会无条件支持我们的工作。我想这样的家校关系的和谐也是我们教育幸福感的来源。
其实想想所有的焦虑和不幸福都来源于我们自己不够强大,来源于我们对教育认知的局限,更来源于我们不能够真正走进孩子心里,为他们的人生助力。而解决所有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让每天都过得有意义,每天都要如饥似渴地阅读思考写作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我们的教育路上探寻到教育的真正奥妙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