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开始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二部分《童年时光》中的《什么是小学》《健康,健康,还是健康》和《学习——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三篇文章。当看到童年时光四个字的时候,我的思维瞬间回到了我的童年时光,那是美好灿烂的,我想快乐的童年让我的性格、心理都走向了完善完整。
我想每个孩子都渴望有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这也是他们年龄成长阶段的规律,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学会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宽容他们在成长路上犯的错误,对他们多点陪伴多点沟通,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的品德、性格、心理、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都会得到长足的发展的,这样的环境下是很难产生学困生或者问题学生的。所有问题学生的产生其实都是原生家庭或者学校教育出了问题造成的,但是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大部分来源于家庭。
但是作为老师我们是不能把责任推给孩子的原生家庭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们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他们的理由和借口。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去影响他们温暖他们,点燃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苏老师在这三篇文章中就给出了如何培养一个孩子成为乐观开朗、身体健康、心理完整、热爱学习的方法,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反思学习。
一、我们小学到底该做些什么?
现在的小学内卷到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的培养之上了,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精神生活都是被压迫着填鸭式学习各种知识,孩子对于学校越来越不喜欢,也不喜欢思想僵化的我们,更加不喜欢那枯燥无味的知识。这一切似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当中,但是我们学校和老师似乎却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下被推着往前走,无可奈何。这也是教育的悲哀之处,当社会的氛围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和考试能力,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就不再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开始出现问题了。
我们也经常抱怨,把责任推给社会和学校,推给孩子,就是没想到我们也属于这教育生态的一部分,这教育生态的走向,都有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力量,我们就是摧残孩子的刽子手,这是我们自己的教育行为决定的,不要去把责任推给任何一方。
苏霍姆林斯基老师在《什么是小学》一文中提到:小学阶段的学习是道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我们要让孩子在这个阶段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首先苏老师肯定了在小学阶段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也肯定了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范围内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阅读、写字、观察自然现象、思考和用语言表达想法等方面。
对于这一点其实我们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这样做着,我们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确趋向于苏老师所提出来的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的教育方法上出现了问题,我们更多的是用填鸭式的方法方法来给孩子们反复灌输所谓的知识和考试技巧,忽略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需求,只是用我们成年人的方法和思维去灌输去教授。这就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对于孩子成长规律的不尊重导致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很多孩子开始厌恶学习最终成为了学困生,我们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家长,我们也有一定的责任。
苏老师在这一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和家长都要去学习反思的观点:7-11岁儿童的大脑正处于蓬勃成长期,教师应该关注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细胞的成长和发育,否则,学习就会使学生变得愚钝。死记硬背对任何人都毫无用处,而且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有害。我想我们的家长也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的。
苏老师建议我们每位老师和家长都要努力使学习成为丰富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让学习促进儿童成长并丰富其才智。要在游戏、故事、美景、音乐、幻想和创造的海洋中进行智力活动。我想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背后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但是我们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我们离着苏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目标有很大的差距,这也需要我们每位老师要不断学习成长,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服务的。
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用多种方法激发起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他们能够流畅地阅读、认真地书写、有好的劳动习惯、健康的身体、完整的性格和心理、良好的品行,我想这些就足够了。
二、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苏老师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了健康,我也多次写关于对孩子健康教育的反思。但是在这一篇章中苏老师给我带来了新的健康理念,让我对儿童时期孩子的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和反思。
文章开头,苏老师就提出:关注健康——这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儿童的精神生活的质量、世界观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和自信成都都取决于他们对生活是否热爱和精力是否充沛。
读完这个观点后也有些怀疑,但是看完了后面苏老师讲的故事之后,我发现这一条建议是教育的真理。我们真的需要认真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了,这是七十年前苏老师提出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我们现在竟然还在单纯痴迷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这难道不是巨大的讽刺吗?
我们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了。现在社会高速发展,我们对于孩子的饮食上都开始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对于孩子的饮食上我们常常认为那个年代的我们吃了苦受了罪,一定不要让我们的后辈再去经受我们所经受的苦难,其实这样的思想是不对的。
我们对孩子的娇惯就仿佛把他们放在一个温室里面成长,他们的人生没有经历过各种挫折和苦难,等到他们踏入社会之后,他们会完全经受不住社会的残忍和困难,很容易退缩不承担责任,这其实就是害了我们的孩子。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多给他们独立去完成事情的机会,多让他们经受一些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强大的体魄和心理,我想这是所有孩子成长的基础和关键。
而苏老师在这篇文章中也给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多领着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早睡早起、卧室设有通风窗户等,他甚至鼓励家长把孩子的卧室都搭建在户外。经过多年的观察,苏老师发现:长时间滞留在二氧化碳过多的空间里会导致内分泌腺功能异常,该腺体在消化中有重要的作用。这也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很多学困生的饮食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可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的。而且每一年的暑假苏老师都带领孩子们在不同的大自然环境中度过,让孩子们和大自然联系密切接触,在这里不仅仅培养了孩子们健康的体魄,而且促进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激发起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我想这一建议我们家长应该深刻反思的,现在的学校安全及其他各方面的考虑和要求,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的机会越来越少,有些老师只能带着孩子在校园里寻找大自然。但是我们的家长完全不同,我们的家长有机会可以多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和经历,这对于他们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疗愈作用。
三、让学习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家长和老师应该从小呵护孩子们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学习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当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方法的时候,他们能够感受到大脑辛勤劳动之后的愉悦感。
苏老师在这一篇章中给出的建议非常好,当他看到孩子们阅读感到疲倦的时候,他就让孩子们打开图画书,让孩子们把读到的故事画出来;当孩子们在做算术题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做不出来,苏老师也让孩子们去再一遍读题并把题中的关系等画出来;当苏老师发现孩子的眼中暗淡无光的时候,他就不再讲下去,让孩子们开始画画。绘画是促使学习多样化的有力手段,是我们老师值得借鉴的好的教学方法。
苏老师的观察能力是值得我们所有老师都认真学习。他对孩子的学习状态洞察秋毫,并且能够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反思能力。也是需要我们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习提升的。
苏老师说:有经验的老师不会采用给学生施加特殊影响的方式,而是凭借课程内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故事、讲解和叙述中来。这句话让我很汗颜,我有时候能够做到,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我严格要求孩子们要上课认真听讲的,而没有遵循孩子们年龄阶段上对于认真听讲的时限规律。我想可能很多老师都犯了和我一样的错误,只顾自己去讲解,忘掉了孩子是否喜欢和接受。
苏老师建议到:如果让学习焕发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所具有的耀眼光芒,那它就能成为令孩子们感兴趣和着迷的事情。而且苏老师对学习成绩的关注是从关心以下问题开始的:孩子的饮食和睡眠如何,他的自我感觉是否良好,他玩的是否开心,他一天中有多少小时在户外,他读什么书和听什么故事,他画什么画儿,画作表达了他什么养的思想和感受,大自然的音响、民间曲调及经典名曲唤醒了他心中那些感受,他喜欢哪项劳动,他是否能敏锐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他能为他们做什么,并因此产生了什么情感。
我想我们大部分老师都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竟然和这些方面有关联,我们总认为学习就是学习,甚至把学习和孩子的品德培养对立起来,这都是错误的教育思想。关心孩子的学习就要从关心孩子的感受、关心他们的成长开始,只有这些方面做到了,他们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才是不断提升孩子综合素养的。
苏老师这些优秀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实践的出来的,对我们当下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冲击,所以我们更多的应该不断通过学习阅读来提升自己,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跟随优秀教师去实践我们的教育期待和信仰,不断在教育中链接到每个孩子,永葆我们关心关注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初心,为国家的教育事业真正高品质奉献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