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茶韵”?
简而言之,就是喝一款好茶的时候,嗅觉和味觉综合感受到的印象,即茶带来的一种身心的愉悦感。
“韵",没办法直接让大家看到,它需要一个很好的、自我的精神上或者心理上的感觉和感受。
它听起来有点缥缈,但其实自有来处。
“韵”从哪里来呢?
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1、地域山场生态(地土香)
即当地的地域,土地、小环境、小山场等的综合的影响。
我们常说,刚入门的喝茶人喝茶香,也就是说,这是喝茶的第一个阶段。
因为任何一款茶叶,要做出来香,相对都比较容易。
而第二个阶段,是喝“茶的味”。感受茶汤的鲜爽度、醇顺度、细腻度、饱满度,以及张力、持久度。
第三阶段,是喝“茶的工艺”。从一个茶汤里面,来见识到背后做茶人的水平,用心程度。感受出来茶的采摘、制作或者加工中的一些细微差别。
至于这第四境,就是我们要说的,形成茶“韵”味的东西,即喝“茶的地域”。包括山场、气候、土壤等当地的自然生态。
这是喝茶的终极境界,也是茶“韵”味的来源之一。
比如岩茶的“岩韵”。
出现“岩骨花香”的茶,一定是那种在岩石缝、坑、涧或者窠这种环境里所形成的。
再比如野生茶,老丛正山小种。
桐木关内,特别是用自然分布在树林、竹林中的小菜茶品种茶树做出的正山小种,如果大家去仔细喝的话,会感受到那种铁锈味,有点像铁锈一样的油油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野气、山野气,或者说“韵”。
有这样特点的汤感,喝茶人就能够判断茶的地域环境:是不是野生茶,是不是桐木关内的老丛正山小种。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无论什么工艺,只要把一款茶好的特点展现出来,这个“地域香”是改变不了的。
2、茶树的品种(品种香)
茶树可以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但它的基因不会变。
不论是种在福建,还是台湾,或是广东,水仙种就是水仙种。这就保证了茶树的品种特点,也是形成“韵味”的第二个因素。
比如,武夷岩茶,肉桂里面的“辛辣味”、桂皮香。
无论是在武夷山,还是在别的地方,肉桂这个茶树品种所做出来的乌龙茶,都要带有它的“辛辣”,虽然或弱或强,或长或短,或柔或刚,但茶汤里都有这种特性呈现出来。
或者从滋味里,或者叶底,或者干茶的香气中,你总能感受出来。
再比如,“水仙种”。
所谓“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
即使种植在不同的省份,水仙种茶树做出来的茶,它的汤感都是非常醇厚、醇顺。
再比如凤凰单丛的“鸭屎香”。
不论是种植在乌岽山顶的李仔坪、狮头脚,还是种植在低海拔或者平地处,鸭屎香单丛“杏仁香”、“奶香”的品种香特色都会一如既往的呈现。
3、工艺制作(工艺香味)
以铁观音为例。
同样的树种,同样的生长环境,“拖酸,消青,正味”等不同的工艺,会制作出完全不同风格的茶。
单丛也是如此。
同样的水仙种,同样种植在乌岽山,由于工艺的不同,就形成了“水仙、浪菜和单丛”三个不同的品级特色,及其各自的味。
岩茶里面,不同的工艺,可能做青轻一点,或者焙火轻一点,重一点,那么形成出来的滋味完全会有很大不同。
工艺影响、带来乌龙茶的“韵”味。
4、“心”香
这个响当当的提法,是我们茶百科人总结出的,关于对乌龙茶“韵”来源的重要补充!
所谓“心香一瓣”,和“韵”一样,虽然有点“形而上”,却也是雪爪鸿泥,有迹可循。
品茶时,更多韵味的感受,离不开喝茶人当下的心情,离不开个体生命的状态,离不开个人的经历,包括喝茶的经历、生活的经历...
甚至来说,也取决于你当前的身体状况的影响。
“韵”又和个人的文化素养、表达能力,或者掌握语言的熟练程度分不开。
可能,我们拥有同样的感觉,但是我说不出来,而你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出来。
又或者,因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不同,形容出了不同的“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