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将近下午三点钟到达黄泥垭的。将车停于路边溪畔人家屋头开阔处,我便于此处漫步。
这里是一个一百多户六百多人的小村组,北有西界大山南有通草界,村里的人家主要集中在山下谷地,但在南北坡势较缓的台地上皆有人家,比如向家台、为子垭、黄家台等。虽然有一条村级公路沿谷底的沟溪南岸向东出谷,与往来桑植和永定的老主干公路在芦斗溪口相接,公路的路面是硬化的水泥路面,状况也极好,行车平稳;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太偏僻,少有人车往来,故此处极为安静,往往是东山上人家处的公鸡哦哦打鸣,西山坡上的狗汪汪吠叫,处处声响皆极为清晰嘹亮!
在谷底村道上漫步,与村中老人攀谈,便知此地得名之由:境多黄泥,遇雨泥泞难行,又处山谷垭口,故曰“黄泥垭”。
我望着向西北延伸进入一谷口的路,问村里老人这路通向何处。他们告诉我,这条路直通西界哩!
路仍然是硬化了的上好的村级公路。我独自向山中走去。一路听两山间林鸟啁啾,一路听谷底溪水潺潺,一路见南坡上有竹林满坡,一路见北坡西界山势陡峭险峻,我享受了深山之谷独有的情趣!
路遇负薪而回的老人,告诉我前路只需两三里,半山上乃黄家台也。
上得山去,在海拔六百多米的地方,也就是西界的山根处,就是黄家台。有村老村妇五六人相聚闲聊。与之谈,乃知西北处高山曰“大岩壁”;过“大岩壁”处山岭之下,乃“小儿溪”,是桑植与永定的分界处;过小儿溪,竟然是桑植与永定的又一分界处“老鸦櫕”也!
黄泥垭竟然处于桑植与永定的分界处“老鸦槽”的不远处!这里隔着西界,南山所有的沟溪相聚,由芦溪流入小溪,再流入酉水,汇入澧水,再绕西界南折,继而东折,流向张家界市区,流向慈利,流向津市,流入洞庭湖!
我曾经在澧水的东北岸无数次往来,经过老鸦槽。没有想到,我今天沿西界大山的南坡下深谷一路走来,却是找到了大山西南尾端的交汇处。并且,无论南北,所有的沟溪最终都汇入了浩浩荡荡的澧水哩!
黄家台海拔皆为620米以上。村中人家背靠西界大山,乃一山上台地。山上人家三十多户,人口将近200,现属瑞塔铺芦溪村管辖。村中老人说,以前这里本就是芦溪村;你看,山山芦荻,谷中有溪,乃典型的芦苇之溪矣!现在,黄泥垭,塘坊以及山谷之外的芦斗溪三村合并,又为旧时大村“芦溪村”也!
沿黄家台西北入湾,为矿洞湾,乃昔日“桑瑞铁矿”矣。为保护自然环境,现在县政府已封闭矿洞。山湾矿业地,现山地已育林,平地已成水田矣!
返程时,遇村中采薪者,皆负硬木柴薪。告之,多为黄泥木也!我突然惊悟:有山石之黄泥,才生出硬实灌木“黄泥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