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逢假日周六,天气晴朗,我们忍不住地想出去走走。我们是没有目的的。刚准备下楼之前,我们曾想,就往县城的北边去吧,去看看五道水镇当年桑植土司王与湖北溶美土司王会盟的地方一一大岩屋、岔角溪,可以畅想一下当年两大相邻的土家王和睦相处的盛况,还可以顺便到湖北鹤峰的太平镇的洞长湾,去访一访当年红军战斗过的遗迹,瞻仰烈士英雄们昔日为了改天换地所做的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或者,去慈利的大峡谷也行,玻璃桥对外开放,不收门票钱,距离桑植也不远。
等到我们下到楼下的时候,小姨妹来电话了,说她在慈利的东岳观,随朋友一起在那里转移所养的蜂箱一一小姨妹工作之余与朋友一起养蜂,一年中总是用车拖着蜂箱到处跑一一现在到了一个新地方,想叫上我们去那里看一看玩一玩。我并不知道东岳观在哪里,但妻有点心动,我们便驱车启程。
冬日的阳光明媚,照耀着一路的山山水水。车过瑞塔铺,再过空壳树,很快就到了汨湖。在昔日汨湖农场旧址附近,我们被道路北边较远处的一脉山中如火的树色所吸引。妻说,你想看就停车看看吧。也是,既然是随意走走,想伫留赏景,则皆随心意吧!
经竹叶坪,穿柳杨溪,有你熟悉的峡幽山险之景。再沿大山中的沟溪而上,就是桑慈交界的塔垭,也有你熟悉的山界高绝!垭口乃两山低处,海拔仍达600米。驻足此处,眺望东方,大山摆开了宽广的胸怀,眼前景色一片辽阔。塔垭之下,低山起伏,层层叠叠,向东向北向南呈扇形铺开,一直绵延到与蔚蓝天空相接的际端。人立于此,顿生小天下之志,胸怀为之豁达,气息也因此舒爽!
桑慈公路盘山而下,再向东边远处一路迤逦而去一一我知道,那是江垭的方向。既然是随意而行,那便说走就走!路过江垭新的镇区时,我们突然觉得还是去看看大峡谷玻璃桥去。驱车南行,车过双湖村,被山上湖景所惊,为之徘徊留恋一一我们感叹:即使平凡乡村亦多山水好景。
车至三官寺,遇几路无数车辆,下车询问,分导人车的人员说:大峡谷玻璃桥人满为患,请明天再来!呵呵,我们本就是出来随便看看,自不必强求!故我们调转车头,沿原路而返。
途经一岔路,道路宽敞,有标识牌曰"吴王坡",爬坡十里,路尽处皆山,唯独不见与吴王相关的遗迹。又转车而走,虽盘桓山间,毕竟山色无边,却也并无败兴之意。
再回江垭,过新镇,越溇水之桥而至东北岸,遇石柱石梁大牌坊,曰"溇澧首衙"。此地当为明清时期的"九溪卫"衙门所在。"衙"乃"兽牙"之"牙"意。古时战事频繁,王者打天下守江山,皆凭武力,非常器重军事将领,故将领们常以此为荣,往往把猛兽的爪牙置于办公的地方。后来他们嫌麻烦,就招来工匠刻巨型爪牙于木头之上,将之树于军营之外,以示威风,故军营之门亦称之为"牙门",后来"衙"与"牙"音谐,从唐代以后便只有"衙门"的称呼了。想当年,此地乃各王朝特别是明清两朝扼制慈利西北,永定,桑植,龙山,永顺,甚至湖北鹤峰等山区土司王的军事重镇,可以想象到当时的军容鼎盛之况!
不过今天只是随意走走看看,不为探寻久逝的历史,故我们仅稍作停顿,又驾车东去。
过象市,新街宽敞,新的建筑甚多,别无其他映象。过通津铺,再过杉木桥,两镇之街狭而长,镇状类似。最终到达东岳观。
东岳观在慈利之东,与石门相接。查其镇名由来,原为东峪观,相传为商纣王时朝中一大将征伐南蛮,曾留宿此处。后来此地之民为之建祠祭祀,以祈之为民降福,便成道观。再后来镇中有遍游天下的人,知东岳泰山高大闻世,因慕其名,故竟改"峪"为"岳",称之为"东岳观"。
我们的目的地是东岳观镇一与石门县相邻村庄一一大岩村,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1点。从桑植的澧源镇出发,一直到与石门相靠的东岳观,一共是11个乡镇一一我们一天之间,随意而游,从西到东,几乎横贯了整个张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