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毕业前,我从来不知道“拥有清晰的思维逻辑”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相信职场中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有个很重要的项目交给你来汇报,你为此准备了好几天,做了数十页的PPT,各种的数据推算,才讲一分钟,就发现底下老板开始刷手机了。于是你陷入自我怀疑——是我讲的不好么?
接下来,你想要挽回形象,更加尽心尽力地讲解自己的数据推算,却发现老板更加不耐烦了。
最后,老板直接打断你的汇报,问你这个项目到底做得怎么样了?
你一口老血差点喷他脸上,内心MMP:老子刚刚讲的就是你问的啊,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话?
——完了完了,我的老板听不懂人话,莫不是个傻子?
你在内心吐槽老板的智商一万零一次……
你的老板真是个傻子吗?
当然不是!把老板当傻子的你才是那个真正的傻子。
你不知道,你花了好几天做好的汇报,絮絮叨叨了半个小时没说明白,你有些同事仅靠与老板同坐电梯下楼的那十几秒,就神奇地完成了,而且就在这十几秒,老板不但听懂了他的汇报,还迅速做出了下一步工作指示——工作效率简直高到令人咋舌。
突然想开个话题:有个优秀的同事是种怎样体验?
为什么同事总是比你显得优秀?
几天的工作效率不如别人的十几秒,这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是你天生愚钝、还是别人天赋异禀?
你眼看着他高楼起,眼看着他越来越得老板青睐,眼看着他收入翻番,你依旧吭哧吭哧花费更多的精力准备材料,却始终无法让老板听懂你的话。
其实这仅仅是你的同事更会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罢了。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地表达观点?这就涉及到了结构思考力的问题。
先总后分,立体化思维
左边是“你”的思维方式;右侧是你“优秀的”同事的思维方式。
我的思维方式VS同事的思维方式
聪明的你看出区别了么?
其实,这位优秀的同事也没什么了不起,他仅仅是会“理毛线”而已。
先说观点,再抛分论点
先抛出你的观点,再分123抛出分论点/理由,别人瞬间能get到你在说什么。
同样一个汇报,你是这样说的:
领导我们最近的公众号粉丝数量一个月内涨了10000个,转发数量也提高了,那个我们最近做了排版的调整,评论区大家都说比以前好看多了,阅读量有三篇达到了8万阅读量,这样看突破10W+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账号这个月做了几个投票活动,每个活动都有新增粉丝,最多的一次发文后2小时内涨了2000粉,用户参与活动特别积极……这和我们这几次选题也有关系,都是用户痛点,另外我们还蹭了几次社会热点,这几篇的数据也非常好,所以我们想下个月延续这个思路,加大投入,选了几个热点问题……
而那位优秀的同事是这样说的:
领导,我们这个月的公众号数据非常好,准备下个月延续这个思路,并加大投入。
这个月的工作:第1,我们做了排版调整,留言区用户反馈不错;
第2,我们做了几个热门选题活动,收获大量粉丝非常好;
第3,几次社会热点跟进快准狠,也增粉不少……
先用一句话说清楚你要跟对方说什么,你渴望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方面的信息,也就是你这番话的目的。结论先行,再分3个方面去丰富你的信息。
对,3个方面。
3个分论点支撑:人对数字3接受度最高
不知道为什么,反正人对3这个数字的接受度更高一些。
韦编三绝,事不过三,三过家门而不入……甚至你开会的时候,老板都会经常这样说:
今天我主要谈3点内容。
就算他有时候只说了两点然后散会,你内心都会觉得好像领导有话没说完吧?
说完结论后,你要把各种信息在脑海里筛一遍,把他们迅速归类成3个方面。
就算你能归纳成7个点,也要努力把它们归为3个!
多了别人记不住你,少了别人会认为你的论据不够支撑你之前的结论。
其实常用的汇报还有一种QSCA结构,这个以后再聊吧。欢迎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