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从2019年3月3日开始看的书。
刚开始看的前几章,简单记录:
作者推荐的资料内容:
1、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100多年前写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2、芝加哥大学的史蒂芬·列维特写的《魔鬼经济学》
3、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阿曼·阿尔钦的《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
4、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
5、伦纳德·里德写的《我,铅笔的故事》
6、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威廉·伊斯特利《白人的负担》
7、詹姆斯·布坎南像宝石一样扎实的小书《成本与选择》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每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那些暂时还看不见的,甚至是永远也看不见的因素。
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存在最优。其实,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追求的不是最优,而是存活!
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
如果存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呢?
自己和团队的存活条件是什么呢?是每年完成任务,还是同时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是扩大影响力,还是在口碑的路上扎根前行?是不断吸取成功经验,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像没有最优解,大概就是,如何存活。或者活的有意义。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
亚当·斯密有有一个重要建议:不要搞混了,不要在家庭、朋友圈里斤斤计较,过分讲究市场规则,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爱心。
市场不相信眼泪,真枪实战大概才是硬核。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行善与商业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缺乏反馈机制、委托代理问题、所托非人问题、养懒汉效应。
想起之前同时去做扶贫工作,回来后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后来给身边人聊起很多次。
政府在做扶贫的时候,给一家农户了50只鸡,大概政府想着通过养鸡让农户脱贫。事实结果是,当扶贫工作人员再次前往农户家里的时候,农户家里只剩下20只鸡,工作人员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农户的回答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把鸡吃了。
思维。
稀缺是一个基本事实
造成稀缺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二是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
选择和歧视
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歧视是不可避免的,是绕不过去的,凡做选择就必有歧视。
稀缺必然导致歧视。
凡歧视必得付出代价
一句话给成本下定义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被选中的那个项,他的成本就是所有放弃了的选项当中价值最高的那个,简言之,成本就是放弃了最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