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是揉板门和清板门这两个手法的区别。
大家都知道板门穴在儿科里是一个特有的调理脾胃的穴位。它的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的平面,在推拿手法上有揉板门和清板门之说。
一般用大拇指指端在大鱼际平面的中点做顺时针的按揉,我们叫揉法也称揉板门。如果从我们手腕横纹的桡侧推向大拇指指根成为清板门。我们又称为清胃经,因为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易行。孩子也比较容易配合也很喜欢接受这种推拿方法。
板门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理小儿营养不良的功效,在古代就是专门调理小孩因肠胃功能不好而不爱吃东西的一个穴位。那么现在基本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包括大便不调等症状。
其实我个人在临床中也特别喜欢用板门穴,因为现在的小宝宝大多数过度喂养不当、吃的过多,肠胃负担比较重导致孩子的脾胃虚弱。那我们发现通过用板门穴就能很好的改善孩子的肠胃蠕动,促进孩子的胃口,那么也促进孩子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提高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免疫力。
揉板门和清板门这两个手法的区别X
那么揉板门和清板门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揉板门因为它用的揉法、性温和,所以重点是调理胃口不开、厌食、腹胀、嗳气、食物完谷不化,就是吃什么不能被完全消化,吃什么拉什么状态。
它其实配合我们小儿推拿中的补脾经、运外劳宫、逆运八卦、顺揉中脘、正捏脊时用效果特别好。在这里我讲一下外劳宫,为什么它配合外劳宫特别好?其实我刚才提到食物完谷不化,就是他吃蘑菇拉蘑菇,吃玉米拉玉米。
这是典型的胃的动力不足,就是我们讲的胃养不足。所以要配合了补脾外劳宫,外劳宫就是一个健中和胃的一个穴位,它其实是一个补穴,它还会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所以配合外劳宫穴位使揉板门的药性或者力量会更强大一些。
揉板门
清板门它性寒凉,它属于清法泄法。能清中焦脾胃的湿热,起到和胃、降腻、泻胃火的作用。用于哪些孩子呢?小孩积食、舌苔黄厚、你看舌质也很红,有时还会出现呕吐,一般这类呕吐指的是伤食吐,这类孩子因为胃火比较旺,所以咽喉也会出现红肿,手脚 心热,他会出现胃热引起的口臭,这类孩子也会出现留鼻血。
因为本身板门穴在成人穴位里,它又是鱼际穴,鱼际穴是火穴。所以这个胃热以后就会引起肺热。就会出现流鼻血包括干咳、脾气急躁、烦躁、大便干结、睡觉的时候磨牙,甚至有的孩子牙龈红肿。对于这样的症状我们清用板门,临床中我们配合使用的穴位像推六腑,清六腑之热,清大肠,掐揉合谷,泄大肠之热,向下直推中脘。
清板门
刚才讲我们揉板门用的是顺揉中脘,主要是和胃理气。但是清板门用的下推中脘,主要应清法清热的方法顺摩腹、倒捏脊配合的效果会跟好一些。
从这两点区别的话,揉板门温和一些,清板门属于清法。所以说我们在临床使用中穴位的话,一定要分清孩子得病的症状,根据症状我们再配合使用合适的穴位。这才能达到配穴准确,手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