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四·二九】
诗虽贵淡雅,亦不可有乡野气。何也?古之应、刘、鲍、谢、李、杜、韩、苏,皆有官职,非村野之人。盖士君子读破万卷,又必须登庙堂,览山川,结交海内名流,然后气局见解,自然阔大;良友琢磨,自然精进。否则,鸟啼虫吟,沾沾自喜,虽有佳处,而边幅固已狭矣。人有乡党自好之士,诗亦有乡党自好之诗。桓宽《盐铁论》曰:“鄙儒不如都士。”信矣。
应,即应玚(177—217),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初被魏王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217),应玚卒于疫疾。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亦见长,与其弟应璩齐名。明人辑有《应德琏集》。按:玚,音yáng。
刘,即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诗人。他的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东汉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曹丕为此极为悲惋,为他整理遗文,作出评价,并追思往日“行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的亲密交往,不胜痛悼(见《与吴质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鲍,即鲍照(416?—466),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郯城,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因曾任荆州刺史临海王刘子顼军府参军而被后人称为“鲍参军”。家境贫困,少时曾事农耕;元嘉十二年(435),鲍照献诗言志而被刘义庆擢为临川王国侍郎,之后又先后入刘义季和刘濬幕府,随后依随宋孝武刘骏。大明五年(461),鲍照出任刘子顼前军参军。泰始二年(466),刘子顼起兵反宋明帝刘彧失败,鲍照于乱军中遇害,时年约五十一岁。在文学创作方面,鲍照在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数诗、建除诗、字谜、联句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谢,即谢灵运(385—433),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旅行家。晋安帝元兴二年(403),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义熙元年(405),出任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参军。此后任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仅四十九岁。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李、杜、韩、苏,指李白、杜甫、韩愈、苏轼。
气局,音qì jú,意思是气度格局。气局的概念强调一个人的气度和格局,即其在思想、行为和成就上所展现出的广阔视野和深度。明·陆时雍《诗镜总论》:“七言古,盛於开元以后。高适当属名手,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乡党,音xiāng dǎng。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乡党作为老乡的用意,常见于陕西关中人对老乡的称呼,其他地域很少见。《孟子·万章上》:“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朱熹集注:“自好,自爱其身之人也。”
桓宽(生卒年不详),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西汉大臣、学者、文学家。博学善文,曾治《公羊春秋》。后于宣帝时举为郎,官至庐江太守丞。始元六年(前81),昭帝(刘弗陵)征请郡国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询问民间疾苦,众人皆请罢止盐铁、酒榷、均输,唯御史大夫桑弘羊以为“此乃所以安边境,制四夷,国家大业,不可废也”,与众辩难。宣帝(刘询)时,桓宽整理双方论辨之辞,推衍成《盐铁论》一书。桓宽偏向儒家,与贤良文学思想相一致,其书流露出对贤良文学的赞同和对桑弘羊的不满。其所著《盐铁论》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重点论难经济政策,是研究西汉中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盐铁论》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文学作品。
《盐铁论》,西汉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盐铁论争论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的倡导的是国营垄断和自由经济之争论,为当今的中国很有借鉴作用。
鄙儒不如都士。出自桓宽《盐铁论·国疾》,原文为:“世人有言:鄙儒不如都士。”鄙,意思是偏远;儒,学者、学士;都士,城里的文化人。这句话的是意思是,居处僻远的学者比不上都市文化人的眼界开阔。